品種審(shen)定編號:蒙審粱(liang)2015002號(hao)
品種(zhong)名稱:通早2號
申請單位:通遼市(shi)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單(dan)位:通遼市農(nong)業科(ke)學(xue)(xue)研(yan)究(jiu)院、內蒙古民族大學(xue)(xue)
品種來源(yuan):以(yi)哲44A為母(mu)本、哲恢61為(wei)父本雜交(jiao)選配育(yu)成(cheng)。母本來源(yuan)于(17B×忻33·吉406B·龍188);父(fu)本(ben)來源于(哲37恢×202-9·吉116)。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86cm,主葉脈(mo)臘(la)綠色。
果穗(sui):紡錘形中緊穗(sui),穗(sui)長(chang)21.3cm,穗粒重56.4g。
籽粒:橢圓,紫殼(ke)赤褐(he)色粒,千粒重(zhong)22.7g。
品質:2014年農業部(bu)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ce)試中心(沈陽(yang))測(ce)定,粗蛋白7.92%,粗淀(dian)粉66.35%,粗脂肪3.62%,單寧(ning)1.53%。
抗性:2014遼寧省國家高粱改(gai)良中心用絲黑(hei)穗病3號生(sheng)理小種進行接種抗性鑒(jian)定,中抗絲黑穗病(bing)(18.8%)。
試驗情況:
2012年參加(jia)高粱預備試驗,平均畝產473.8kg。平均生育期108天(tian),比對(dui)照早7天(tian)。
2013年參加高粱區域試(shi)驗(yan),平均(jun)畝產421.3kg,比組均(jun)值(zhi)增產5.6%。平均生育期96天,比對照內雜3早6天(tian)。
2014年(nian)參加高(gao)粱生(sheng)產試(shi)驗,平(ping)均畝產(chan)486.7kg,比組(zu)均值增產1.7%。平(ping)均(jun)生育(yu)期97天,比(bi)對照內(nei)雜(za)3早5天(tian)。
栽培技術要點:
播期:5月上中旬。
密度:畝(mu)保苗12000株(zhu)左右。
施肥:底(di)肥二銨每畝15kg,拔(ba)節期(qi)追肥尿(niao)素每畝20kg。
適宜(yi)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10℃活動(dong)積溫(wen)22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