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由葫蘆島市農業技術開發研究所于2010年以F4A不育系為母本,以自選恢復系06-1-1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芽鞘綠色,葉片綠色,苗期長勢強,根蘗多個,株高230厘米,葉片數20個,中脈蠟色。穗型,緊 ,形穗,長紡錘形,穗長32 厘米,育性100 %,殼紅色,籽粒紅色,穗粒重106 克,千粒重32克,籽粒整齊度好。著殼率3%,角質率高,出米率 80%,適口性較好。
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測定,籽粒粗蛋白含量8.48% ,粗淀粉含量73.13 %,,單寧含量1.18%。支鏈總淀粉79.9%,粗脂肪3.69%。
遼寧省春播生育期 130天左右,比對照晚熟8天,屬晚熟品種。
經2012~2013 兩年人工接種鑒定,高抗絲黑穗病(病株率為0)。該品種抗倒伏、較抗蚜蟲、抗旱、抗鳥害,螟蟲危害輕。
產量表現:2012~2013 年參加遼寧省高粱中晚熟組區域試驗,11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 627.8 公斤,比對照遼雜11 增產7.5%;2013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8.2公斤,比對照遼雜11 增產13.5 %。
栽培技術要點:在遼西地區 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適宜密度為 5500~6500 株/畝,淺復土,注意增施磷鉀肥,適時追肥。注意防治高梁蚜蟲、玉米螟蟲、高梁穗部棉鈴蟲等。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省錦州、葫蘆島、朝陽、阜新南部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