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號(hao) 蘇鑒麥(mai)2014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蘇B0901”,由揚州大學農學院以蘇引麥3號(hao)/揚農啤5號雜交,于2010年育成,屬春性二棱皮大麥品種。
(三(san))適(shi)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sheng)大麥產(chan)區種植。
(四(si))產量水(shui)平(ping)及特(te)征特(te)性
2010~2012年度參加(jia)江蘇(su)省大(da)麥鑒定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28.9公斤,比對照揚(yang)農啤5號增產3.7%。2012~2013年度參加生產試驗(yan),平均(jun)畝產469.7公(gong)斤,較對照增產11.2%。
幼苗半直立(li),葉(xie)色綠,葉(xie)片較大(da)。幼苗分蘗力較強,成穗(sui)(sui)率中(zhong)等。抗寒性一般。株型較緊湊(cou),耐肥抗倒(dao)性較好。穗(sui)(sui)層整齊度較好,穗(sui)(sui)型較大(da),熟相(xiang)較好。兩年(nian)鑒(jian)定試驗(yan)平均(jun):生育期204天,成熟(shu)期(qi)與對照相當(dang)。株高80.6厘(li)米(mi),每(mei)畝有效穗53.5萬,每穗粒數(shu)23.8粒,千粒重40.8克。經揚(yang)州大(da)學(xue)農學(xue)院大(da)田自然毒(du)土鑒定,高抗大(da)麥黃花葉(xie)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qi)播種(zhong)。淮南地區適宜播種(zhong)期(qi)為10月(yue)底(di)至(zhi)11月10日;淮北地區適宜播種期(qi)為10月25日至11月初。
2、合理密植。每畝基(ji)本苗15萬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公(gong)斤(jin)左右,基(ji)肥(fei)(fei)、苗肥(fei)(fei)、拔(ba)節(jie)孕穗肥(fei)(fei)比例(li)以(yi)7∶2∶1為宜(yi)。配合使(shi)用磷、鉀(jia)肥。田間(jian)溝系配套(tao),注意防(fang)澇防(fang)旱。
4、病蟲(chong)草(cao)害防(fang)治。苗期注意(yi)除草(cao),后期注意(yi)赤霉(mei)病和蚜蟲(chong)的(de)防(fang)治。
5、適(shi)時收獲(huo)。在臘熟(shu)(shu)末期(qi)至完(wan)熟(shu)(shu)初期(qi)及時收獲(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