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小豆(認)2013001
引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北京農學院
外省鑒定情況:2008年北京市鑒定
特征特性:平均育期113.4天,幼莖嫩綠色,植株直立緊湊,平均株高38.6厘米,平均主莖節數14節,有效分枝數2~4個,復葉中等大小,小葉呈卵圓形,花黃色,單株莢數18~25個,單莢粒數5~7.0粒,平均莢長9.9厘米,平均莢寬0.65厘米,莢圓筒型,成熟莢白色,籽粒近圓形,粒色淺紅,有光澤,百粒重14~16克,屬中大粒型。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粗蛋白(干基)22.18%,粗淀粉(干基)51.54%。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山西省紅小豆直接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27.4千克,比對照增產10.2%,兩年10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其中2011年平均畝產108.7千克,比對照晉小豆1號增產11.2%;2012年平均畝產146.2千克,比對照晉小豆3號增產9.4%。
栽培要點:避免連作重茬,采用腐熟有機肥與氮磷鉀復合肥混施作底肥,足墑播種。適宜播期晉北春播5月中旬,南部夏播6月25日左右,畝播量5~8千克,適宜密度春播0.8~1.1萬株/畝,夏播1~1.2萬株/畝,行距45~50厘米,株距12~15厘米左右。五葉期中耕培土防倒伏,克服花期干旱,花初期隨水畝施尿素5~7千克,采用500倍代森錳鋅或1000倍多菌靈液兌少許80%敵敵畏乳油防治病蟲害。
適宜區域: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南部復播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