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燕(認)2013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五寨農業試驗站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五寨農業試驗站
品種來源:永849/晉燕6號。試驗名稱“0116-132”。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96.5天。幼苗直立,平均有效分蘗1.3個,平均株高101.8厘米,平均莖桿節數4個,平均節間長17.4厘米,葉姿上舉,株型緊湊,葉色濃綠,有灰色蠟質層,成株上部葉短而寬,群體較大,周散穗型,小穗有芒,小穗短串鈴形,內稃黃色,外稃淺黃色,平均主穗長18.5厘米,平均主穗鈴數16.5個,平均穗粒數48.5粒,平均千粒重24.5克,籽粒橢圓、粒色褐黃,平均花梢率0.26%,平均帶殼率0.19%。后期雨水較多,有返青現象。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粗蛋白(干基)16.63%,粗脂肪(干基)6.95%,粗淀粉(干基)57.15%。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參加山西省莜麥直接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55.6千克,比對照晉燕8號(下同)增產10.8%,兩年9個試驗點,8個點增產。其中2011年平均畝產170.4千克,比對照增產11.7%;2012年平均畝產138.5千克,比對照增產9.9%。
栽培要點:合理輪作倒茬,以馬鈴薯、胡麻、豆類為前茬較好,春耕不宜太深,在中等肥力旱坡地上,畝施優質農肥1000千克攪拌25千克過磷酸鈣化肥。最佳播種期為5月底,畝播量8~10千克,畝基本畝28~30萬株。飽澆分蘗水、晚澆拔節水、早澆孕穗水。進入蠟熟中后期,麥穗由綠變黃,中上部籽粒變硬表現出正常大小和顏色時進行收獲。
適宜區域:山西省莜麥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