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糜(認)2013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右玉農業試驗站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右玉農業試驗站
品種來源:大黃糜子/73-2號。試驗名稱“98-21號”。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05天。種子根、次生根健壯、發達,平均株高144.8厘米,平均主莖節數6.9個,平均有效分蘗1.8個,平均主穗長36.3厘米,中桿大穗,穗分枝與主軸夾角小,側穗型,穗碼緊密,平均穗粒重12.7克,平均千粒重8.5克,粒卵形、黃色,米色淺黃色。田間有點片倒伏現象。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粗蛋白(干基)11.54%,粗脂肪(干基)2.96%,直鏈淀粉/樣品量(干基)21.23%。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參加山西省糜子早熟組直接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20.4千克,比對照晉黍5號(下同)增產7.9%,兩年12個試驗點,10個點增產。其中2010年平均畝產216.8千克,比對照增產7.4%;2011年平均畝產224.0千克,比對照增產8.4%。
栽培要點:施足底肥,特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拌入磷肥可獲更高產量。在晉西北地區5月中下旬播種,畝播量0.5千克,苗高1寸要結合中耕進行疏苗,畝留苗密度為4萬株,雨水較多的年份注意防倒伏。拔節后結合降雨畝追施尿素10千克,生育期間要及時中耕除草,灌漿期間要采取防鳥措施,八成熟收獲,經后熟后脫粒,以防落粒減產。
適宜區域:山西省糜子早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