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谷(認)2013003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沁州黃/晉谷21號。試驗名稱“晉汾96”。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1天。幼苗綠色,平均主莖高162.1厘米,平均穗長23.7厘米,穗型紡錘形,短剛毛,穗碼較緊,平均單穗重23.5克,平均單穗粒重16.3克,出谷率75.8%,平均千粒重3.1克,白谷黃米,米色金黃,適口性好,品質優,在2012年全國第九屆優質食用粟評米會上被評為國家一級優質米。田間有紅葉病發生。
品質分析: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粗蛋白(干基)14.37%,粗脂肪(干基)3.44%,直鏈淀粉(占脫脂樣品)17.85%,膠稠度125.0mm,糊化溫度(堿消指數)3.6,賴氨酸(干基)0.28%。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參加山西省谷子中晚熟組直接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50.3千克,比對照增產7.19%,兩年13個試驗點,8個點增產。其中2010年平均畝產243.8千克,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3.9%;2011年平均畝產256.9千克,比對照長農35號增產8.7%。
栽培要點:播前施足底肥,畝施800千克有機肥,25千克復合肥作底肥。以5月中旬播種為宜,采用耬播或機播,畝播量0.75~1.0千克。播種后,及時噴施除草劑“谷友”,防雜草,出苗后及時查苗,4~5葉期及時間苗,定苗,畝留苗2.0~2.3萬株,苗期雨水多時,在拔節初期噴施多效唑,預防狂長后期倒伏,中耕鋤草。注意防治谷子鉆心蟲和后期鳥害。
適宜區域:該品種熟期較晚,適宜在山西省無霜期較長的谷子春播中晚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