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pin)種認定編號:蒙認麥2013003號
品種名稱:赤(chi)蕎2號(hao)
申請單位: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
選育單位:赤峰市農牧(mu)科(ke)學研(yan)究院(yuan)、中國農業大(da)學
品種來源:來源于(yu)從中國農科院引入的黑苦(ku)蕎資源材料變異株。
性狀描述(shu):
株型緊湊,株高127cm,綠莖(jing)綠葉,花黃綠色,主莖(jing)一級分枝數5個,主莖節(jie)數19個。籽粒黑色(se),桃(tao)形,千粒重(zhong)18g。
品(pin)質:2012年(nian)農業部谷物品質(zhi)監督檢(jian)驗測試中心(北京(jing))測定(ding),粗(cu)蛋白17.42%,粗脂(zhi)肪3.27%,粗(cu)淀粉69.00%。
田間(jian)表現:田間未發現(xian)病害(hai)和蟲害(hai)。
試(shi)驗情況:
2011年參(can)加區域試驗,平均(jun)畝產131.7kg,比對照(zhao)(苦蕎)增產(chan)17.1%。平均(jun)生育期78天,比對(dui)照早(zao)6天。
2012年參(can)加(jia)區(qu)域試驗,平(ping)均畝(mu)產182.2kg,比對(dui)照(苦蕎)增產9.8%。平均生育(yu)期73天,比對照早8天。
2012年參加生產試驗(yan),平(ping)均畝產191.5kg,比對照(苦(ku)蕎)增產(chan)14.0%。平均生(sheng)育期73天,比對(dui)照早7天。
栽培技術要點:
播期:5月下(xia)旬到(dao)6月末適期(qi)播種。
密度:適宜播量。每(mei)畝留苗(miao)4-8萬(wan)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mi)。
施肥(fei)(fei)(fei):施足底肥(fei)(fei)(fei),底肥(fei)(fei)(fei)以(yi)農家肥(fei)(fei)(fei)1000kg/畝(mu)以上為宜。視(shi)上年作物茬口(kou)施磷酸二銨10kg/畝,或(huo)控釋肥20kg/畝(mu)+51%的硫(liu)酸鉀1.2kg/畝。并于花期封壟前(qian)結合中耕追尿(niao)素5kg/畝(mu)。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zhi)區赤峰市(shi)、通遼市(shi)≥10℃活(huo)動積溫1900℃以(yi)上地區種(zhong)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