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認定編號:閩認菌2013001
作物種類:茯苓
品種名稱:閩苓A5(原名:川杰1號-A5)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閩苓’為親本進行原生質體紫外誘變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平皿菌落形態初呈放射狀生長,偏貼生,后呈濃疏相間的波浪狀“同心環”,菌絲生長強壯有力,抗逆性強。接種后3~4個月開始結苓,結苓集中在松蔸1米直徑范圍內,10~12個月采收。菌核形態不規則,直徑10厘米~30厘米,單核重2~5公斤。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檢測,茯苓塊(干品)含粗蛋白1.36%、粗脂肪0.6%、三萜類0.059%、總糖0.50%、水分14.4%。經邵武市植保植檢站實地調查,菌絲生長階段有少量霉菌發生、少量白蟻,結苓后期有少量爛苓、少量白蟻,與對照‘5.78’相當。
產量表現:經邵武、長汀、尤溪等地三年區試,平均單蔸(蔸直徑25±5厘米)產量15.89公斤,比對照‘5.78’增產52.35%。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松蔸栽培,無需對松蔸斷根處理。苓場海拔300~1500米,坡度10~50度,土壤pH5~6;選擇直徑20厘米以上健康松蔸;接種前1個月對松蔸進行削皮處理,無需斷根;5~9月份接種,接種量依樹蔸大小而定,蔸直徑20~30厘米每蔸1袋(每袋0.5公斤)、蔸直徑30厘米以上每蔸2~3袋。接種3~4個月后要經常巡察苓場,及時培土,防止積水;接種10~12個月菌核成熟后及時采收。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意見:閩苓A5屬茯苓品種。菌絲健壯,抗逆性強;產量高;菌核形態不規則,菌塊大,菌肉結實,品質較優;實地調查,雜菌污染率與對照相當。適宜福建省海拔300~1500米有松蔸資源的地區栽培。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