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新聞網

說 明:技術人員正在采用莖尖剝離技術。 張玉璽 攝

說 明:馬鈴薯莖稈上取得莖端。 張玉璽 攝
中新網甘肅定西7月31日電(浦麗娜)“我們研發的‘脫毒馬鈴薯組培快速繁育培養基配方技術’,將脫毒苗繁育周期從30天縮短到15天,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有效降低了種薯生產成本,加快了脫毒種薯的推廣應用和普及。”定西市凱凱生態園植物快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愷31日向記者表示。
31日,中新社甘肅分社縣域經濟采訪團抵達甘肅中部的“中國薯都”定西,李愷向記者介紹,脫毒苗的繁育過程從馬鈴薯莖稈上取得莖端,放入人工配置的培養基內,采用莖尖剝離技術,將幼苗材料置于解剖鏡的承物臺上,工作人員用經酒精消毒的鑷子夾住植株,用解剖針由外向里逐層將植株生長點的小葉片和葉原基剝離掉,最后只保留帶一個葉原基的生長點,大小約為0.1~0.2毫米,然后用解剖針把生長點“切”下放在培養基上,封嚴瓶口放于培養室內培養。
記者注意到,培養室內的試管里,一株株小苗正在由無菌苗向脫毒苗轉變。室內有空調保持低溫。技術人員火有仁告訴記者:“這個培養過程為5到10天。在完成培養后還要進行煉苗以鑒定所獲得的試管苗是否完全脫除所有病毒,之后才能開始馬鈴薯的栽培。”
“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與種薯密切相關。”之前,馬鈴薯生產多利用塊莖進行種植,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病毒也會在塊莖中積累,引起馬鈴薯嚴重退化,產生各種病癥,導致馬鈴薯產量大幅下降。
為解決馬鈴薯病毒病的問題,脫毒種薯被廣大企業重視。記者注意到,馬鈴薯脫毒種薯顏色鮮艷、個頭大且薯型好。李愷稱,該脫毒種薯最為受外地收購商歡迎,多銷往山東、山西、內蒙古和黑龍江等地。
脫毒馬鈴薯無病毒或極少有病毒侵染,具有早熟、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脫毒苗到馬鈴薯真正大田種植還需要原原種和原種兩個繁育過程。李愷表示,整個過程需要三年時間,脫毒馬鈴薯組培苗快速繁育培養基配方技術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該技術在國內同類地區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2011年獲縣(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記者觀察了脫毒馬鈴薯的整個培育過程,每一個環節消毒、殺菌工作非常關鍵,這才保證了馬鈴薯真正的脫毒,健康生長。而且,在這里才能體驗到一種普通菜品培育的精貴性。周邊的農戶表示,以前種植馬鈴薯只是把自家的種子留存,次年繼續種植。而現在,由企業免費提供經過脫毒的原原種,并免費提供肥料和技術,目的旨在把定西的馬鈴薯品質進一步“提升”。
甘肅定西干旱少雨,耕地大部分屬旱地。此間氣候干燥,降雨量少,是一個欠發達地區,但特別適合馬鈴薯生長,是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基地。近年來定西市將這一優勢轉化為機遇,以著力打造“中國薯都”為目標,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