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魏東 通訊員 王祥峰
5月27日,來自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的400多名農口部門負責人、農業專家和小麥經銷商齊聚兗州市,參加由山東省農科院組織召開2011年度小麥新品種現場觀摩會。近年來,該院每年都要舉行這樣一次觀摩會,為自主選育的小麥良種產業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良種推廣要有強大的科研后盾
每年小麥新品種觀摩會的具體承辦者是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控股,承擔著農科院小麥新成果轉化的重要職能。該公司推廣的“濟麥”系列品種已成為山東省主栽品種,在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種植面積也迅速增加。其中,濟麥22今年夏收將達到3567萬畝,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
據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軍介紹,山東省農科院依托自身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將自主選育的小麥良種授權魯研公司進行轉化開發,為小麥良種的迅速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0多年來,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先后育成濟南17、濟麥19、濟麥20、濟麥22等一系列優質高產小麥品種。繼濟麥22之后,該院農產品研究所又選育出 “魯原502”和“魯原205”等小麥新品種。“魯原502”以航天突變系“9940168”為母本,濟麥19為父本雜交,田間系譜法選育而成,其抗寒性好,分蘗力強,高抗倒伏,在2009?2010年山東省小麥高肥A組區域試驗中產量居首位。“魯原205”為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在品系比較試驗中平均畝產522.8公斤,較對照濟麥19增產5.2%。這些新品種的持續涌現,為魯研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品種支撐。
嚴把種子質量關
“對原原種生產,我們自己不會有絲毫馬虎;對原種生產,我們統一標準;對良種生產,我們統一技術規程。”吳建軍告訴記者,種子生產分為原原種、原種和良種三個階段,一般情況下3年才能產出一批商品種。
據介紹,魯研公司對所經營的小麥品種全部采取了“三圃制”、大群體、高世代選擇,大大提高了種子質量和種性。他們還常年派出專家團隊對良種尤其是原種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確保了種子品質。該公司種業繁育基地生產的良種,每年收獲后要封存保留4份樣本,一份留給公司,一份留給基地,一份留給經銷商,另一份作為鑒定樣。這份鑒定樣,將在當年秋天播種兩行進行觀察,如果來年發現了問題,則要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并以此作為對生產基地負責人管理考核的依據。
完善生產經營體系
魯研種業直接銷售和授權經營的小麥良種每年約5億斤,要保證這么多種子的質和量,單靠一己之力難以實現。為此,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體系構建上進行了探索,針對省內外市場分別制定了不同的經營策略。在省內,由魯研公司自己負責原原種和原種生產,而良種大多由縣級代理商安排繁育基地進行生產,基本是當地供應、當地銷售。目前,魯研種業已經與全省130多個縣合作建立起了繁育基地。在省外,設置省級總代理,原原種還是由魯研種業生產,原種和良種繁育則交給有實力的省級經銷商伙伴。同時,魯研種業針對生產商制定了嚴格的審核和退出機制。目前,魯研公司已與國內500多家農業科研和種子經營單位開展了業務合作,“魯研”牌良種全部由“農業部農作物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負責質量檢驗和鑒定,暢銷全國十幾個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