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記者吳小康
記者日前從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了解到,由當地科研人員選育出的秈型三系雜交稻“特優582”,最近被農業部確認為2011年超級稻確認品種。這一新品種適應性強、生育期短,可大幅提升糧食產量。
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鄧國富介紹,“特優582”為秈型三系雜交稻,與秈型兩系雜交稻相比,“特優582”基本不受光溫條件影響,種子生產成本低,產量高。同時,“特優582”適應性廣,在廣西各地都能種植;生育期在124天左右,比目前廣西當家品種“特優63”縮短5至7天。統計顯示,今年廣西“特優582”推廣面積已達20多萬畝。
據了解,廣西目前引進的超級稻品種生育期普遍偏長,栽培上多采取“超級稻+普通稻+冬菜(或馬鈴薯)”的模式。如果推廣生育期較短的超級稻品種,即可實現“超級稻+超級稻+冬菜(或馬鈴薯)”的“雙超”栽培模式,糧食產量將大大增加。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