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種子管理站 胡俊仕 報道
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其實質就是選擇農作物優良品種,通過區域試驗可以確定新品種的生態適應性、豐產穩定性和抗逆性。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以后,慶陽市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迅速增多,截止2010年登記備案經營戶達720家,種子經營銷售網絡渠道繁雜,涉種案件頻繁發生,出現了品種雜亂、未審先推、未試先推等違犯種子法律法規的現象。另一方面從品種試驗布局設點來看,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試除小麥、大豆之外在該市沒有設立試驗點,僅靠兩年一輪的省級品種區域試驗難以解決每年大量涌入市場的新品種。加之該市境內氣候差異大,優良品種的適種范圍較小,在目前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加快、進入市場品種既多又雜的情況下,很難有一個或幾個品種在全市不同地域普遍適應。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確定進入該市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科學地指導農民選擇品種,從2009年開始,開展了市級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同時也是國家和省級區域試驗體系的補充和完善。為了搞好市級品種區域試驗工作,慶陽市農牧局2009年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嚴把品種準入關,對國審、省審品種,適種區域包含本市的,市、縣種子管理站積極引進、示范;其適種區域不包含本市及通過外省審定、與本市屬同一生態區域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由市種子管理站統一組織進行區域試驗,對表現好的品種由市種子管理站依據區試結果,組織專家組論證提出生產試驗、示范意見,并按程序報有關部門審定后示范推廣。
2009-2010年,慶陽市種子管理站組織轄區種子管理部門和農業科研院所在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胡麻、馬鈴薯等作物積極開展引種觀察試驗、品種比較試驗、同季種植鑒定試驗、生產試驗和示范展示。并在全市范圍內連續3年廣泛征集地方農家豆類品種,涉及大豆、小豆、扁豆、豌豆、豇豆5大類79個品種,通過地方豆類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的實施,不僅為慶陽市即將開展的航天育種工作奠定了基礎,而且使瀕危滅絕的稀缺地方豆類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2009年9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蓋均鎰先生率領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一行36人前來慶陽市觀摩考察,對慶陽市種子管理站的品種試驗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華池縣悅樂鎮農民劉世科在市、縣種子管理站指導下,積極開展大豆育種工作,近年來已培育出十多個優良雜交組合。市級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共參試品種18個,通過在中南部原區、北部偏旱丘陵區、東部子午嶺冷涼陰濕區試驗,篩選出適宜的優良品種,為品種布局和市場準入提供了依據。2010年全市種子管理部門開展各類品種試驗示范44項(次),布點25處,引進各類作物新品種168個,經過試驗篩選出綜合農藝性狀突出的品種24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