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消息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明確指出了生態農業的重要地位。萊州市抓住機遇,以中國(萊州)種業硅谷、萊州灣海洋牧場等項目建設為依托,計劃用3到5年時間,建成技術、人才、產業密集的“中國種苗第一市”。
在登海種業第16試驗場記者看到,去年剛剛通過省和國家審定的登海661、登海662、登海701三個超級系列玉米新品種今年再次經受住了異常氣候的考驗,長勢喜人,一顆顆碩大的玉米棒,展示出了新品種的優質特性。登海種業高科院副院長唐世偉:“它就是解決了高產品種高產田的兩個關鍵的因素,一個是它的抗倒伏能力在大群體情況下高抗倒伏,再一個就是它的單株生產力非常高,在大群體情況下,它提高了單株生產力,所以整體的產量水平就會提升。”
用高科技的育種和栽培技術實現生態農業的新發展,是萊州市在原有農業基礎上實現新突破作出的有益探索。像登海661這樣的新品種,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5到10個通過審定。設立在全國不同玉米生態區的28個試驗站,至今已選育出適合不同地域栽培的100多個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不僅在農作物制種業,在海上,萊州市投入15億元建設“海上牧場”,打造國家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示范基地。以明波、大華等高科技水產企業為龍頭,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擴大水產育苗優勢,全市海水育苗水體達到了8.5萬立方米,無公害水產品基地25.5萬畝,年可繁育各類水產苗種1100億尾,海蜇、梭子蟹、半滑舌鰨等主導品種的育苗產量占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
圍繞農業生物育種示范區建設和打造“中國種苗第一市”,萊州市把壯大生物育種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的著力點,依靠自主創新,不斷培強做大骨干種業企業群。目前,全市種子企業達到30多家,在市內外建立制種基地30多萬畝,年產銷良種8000多萬公斤,構筑起了“育、繁、推、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到2015年,萊州市力爭年生產經營玉米新品種1.4億公斤以上,建成國內領先的農業生物育種研發中心,全力打造起“中國種苗第一市”的品牌。記者許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