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大江網-江西日報
10月10日上午,一位老農腳穿雨鞋,興沖沖來到奉新縣赤岸鎮沿里村的自家農田里,拔下一根稻穗放在嘴里咬了咬,高興地說:“這晚禾穗長,結實率高,今年畝產可過700公斤。”
這位老農名叫李漢新。此刻,只見他放開嗓子對前來參加國家水稻新品種展示暨“天優華占”示范現場觀摩會的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和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等15個省的與會代表說:“去年,我通過到縣農業局的水稻新品種展示區觀摩、比較,選擇了‘天華優占’晚稻高產優質品種,今年,晚稻畝產可比種雜交稻增130多公斤。”
“通過開展水稻新品種展示,可以篩選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的主導品種,農民則可通過這種直接看得見、信得過的方式,選用良種,并可進一步摸索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避免生產中的種植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告訴記者。
良種是提高糧食單產進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先導產業。我省提高水稻單產的潛力在于選擇優良品種,省農業廳、省種子管理局這項工作抓到了關鍵點。奉新縣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區220畝示范田里,40個展示品種預示著好收成。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說:“江西省通過品種展示這種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的方式,不同良種‘同臺比武’,讓農民看禾挑選單產高、米質優和抗逆性強的良種,這對全國水稻主產區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在全國推廣。”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省農業廳副廳長張忠平介紹,去年,省農業廳、財政廳安排700萬元專項經費,在70個產糧縣(市、區)開展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展示品種均為近3年來通過國家或省審定的品種。今年,又安排800萬元專項經費,在全省80個縣開展400多個現代水稻新品種展示,基本覆蓋了全省水稻生產的主要鄉鎮,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為特色的品種試驗、展示、示范、發布主導品種和開展良種推廣進村入戶等五個環節組成的新品種推廣體系。
在現場觀摩會,農業、種子專家現場進行考察觀摩評議。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鄧光聯說:“江西開展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讓農民有了一個選單產水平高、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能力優的良種平臺。”
本報記者宋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