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合肥7月11日消息(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民以食為天,食以種為本。我國涉及民生的種子產業正在迎來外資入侵。
主持人:外資如何對中國種業進軍?種子有什么優勢?
從2000年《種子法》頒布之后,我國種業開始了市場化進程。跨國公司大量涌入,嚴重擠壓了國內種子企業的生存空間。近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目前已有70家外資種業公司進入中國,世界前20強都進來了。我國種業正遭遇滅頂之災。
國外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大舉進軍中國種子市場,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已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國內主要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特別是出口型蔬菜生產基地,國內種子品種面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沒的困境。最近幾年,國外大公司又開始整合并進軍我國大田作物種子市場。據媒體報道,目前美國孟山都已經建立了 “安徽安岱棉種技術有限公司”等等合資企業。此外,該公司還獲得了農業部發放的抗農達基因改造大豆、轉基因玉米及轉基因棉花的永久性進口安全證書。
主持人:對我國糧食生產產生什么沖擊?我國目前種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如果我國種業市場由“洋品種”占據主導地位,將會給我國糧食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國際種業市場壟斷勢頭加劇,一系列收購、兼并活動推動種業整合重組。今后國際種子產業很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國公司所主宰。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夏濤認為,農業安全對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種子安全是農業安全的根本,如果不能掌握種子先進技術,農業發展就會陷入被動。中國種子企業與外資企業比,最大的差距體現在沒有建立從育種到生產、銷售、服務一整套產業體系。中國種子產業要發展,必須實現集約化、現代化、產業化。
主持人:洋種子大行其道,對農民會有什么直接影響?
一方面,中國的農民用國外的好種子,然后把蔬菜賣到日本、韓國,如果農民買不到好種子,蔬菜在國外就沒有絲毫競爭力。而另外更讓人警惕的一方面就是,“洋品種”依仗其在品質、產量、抗病性等方面的優勢,開價之高,讓農民難以承受。在安徽的一些蔬菜基地,菜農們不得不接受 “一克種子一克金”的現實。比如以色列海澤拉公司推出的番茄種子“189”等、瑞克斯旺公司推出的茄子種子“布利塔”等,每克都在100元上下,折算下來,一粒種子價值3毛多錢,而甜椒品種“蔓迪”更是開出了每克種子180元的天價,1克種子相當于1克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