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2010年河南夏季種子信息發布會24日在鄭州隆重召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6-2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38
 

    新華網河南頻道6月25日電   6月24日,2010年河南夏季種子信息發布會在鄭州商城飯店隆重召開。省內外種業專家聯訣蒞臨,多家種子企業加盟,大會吸引了萬千同行的目光,來自省內外的種業精英云集這里,展示種業成果,交流種子信息,共謀種業發展。

    據了解,一年一度的河南夏季種子信息發布會由河南省種子協會主辦,是立足河南,輻射全國,集種子信息發布與交流、種子及相關產品交易、種業學術交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會議。

    2010年河南夏季種子信息發布會為參展的企業搭起一個廣闊的舞臺,會上,各大企業憑借這個舞臺盡情地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風采,充分地宣傳自身的品牌。

    發布會上,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毛景英就今年河南省小麥夏收形勢、品種利用、品種評價、種子生產、產銷預測和品種布局等六個方面的情況向大家做了詳細通報。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毛景英在2010年河南夏季種子信息發布會上的通報

      小麥生產形勢、特點分析

    小麥生產形勢

    今年全省小麥生產又是豐收年,夏糧總產量達到618.14億斤,較上年增長0.8%,夏糧總產量為連續第八個增產年,連續第七個歷史最高水平。全省18個市的總產均較去年增產,增加幅度較大的市有5個:駐馬店、南陽、焦作、許昌和商丘市。

    全省夏收總面積7960萬畝,比去年增加25萬畝(種子部門統計:夏糧收獲總面積8535萬畝)。全省有13個市的小麥種植面積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增加幅度較大的市有:焦作、駐馬店、許昌、周口和南陽市。

    全省平均單產388.3公斤/畝,較上年增長0.5%,單產幅度在264.0~537.5公斤/畝之間。單產超過450公斤/畝的有八個市,分別是:焦作、許昌、新鄉、漯河、駐馬店、商丘、濮陽和周口市,其中焦作市平均單產達到537.5公斤/畝。

     成產三要素分析

    在河南省小麥品種考察總結會議上,專家們根據后期小麥長勢,認為全省小麥產量"三要素"是一平一減一增,即畝穗數與去年相比持平或略增,穗粒數與去年相比減少,千粒重與去年相比增加。本年度小麥生育期間雨雪較多,墑情適宜,特別是后期灌漿期延長,溫度適宜,利于千粒重的增加,全省水地、旱地小麥均衡增產,特別丘陵旱地小麥長勢較好,增產幅度較大。

  今年小麥生產的特點

    夏糧種植面積穩定增長。 在國家及省各項惠農政策的感召下,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加之農產品價格上漲、種植業結構調整、晚茬作物面積壓縮等因素的推動下,全省小麥播種面積比去年度進一步擴大,全省有13個市的小麥種植面積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9年全省夏糧種植面積達到7960萬畝,其中小麥面積7900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

    品種布局利用繼續得到優化。  各級農業部門科學確立主導品種,合理安排品種布局,省農業廳及時發布推介了100個優勢小麥品種,淘汰了一批利用時間長、種性退化的老品種,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和力度明顯加大,主導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其中以矮抗58、鄭麥366、西農979、周麥18和周麥16等一批半冬性品種的推廣對我省糧食持續增產發揮了重大作用。

    技術服務指導到位,小麥生產新技術得到普及應用。 2009年秋播全省繼續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服務活動,各級農業部門派出1.4萬名農技人員,分包全省4.8萬個行政村,從播種開始即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做到麥田管理技術服務責任到人,落實到田,手把手、面對面地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使測土配方施肥、良種良法配套技術、以及種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等關鍵技術措施得到普及應用。針對冬春低溫造成小麥生育期推遲、灌漿期縮短的實際,大面積開展小麥后期“一噴三防”工作,為夏糧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高產創建活動和品種展示示范效果明顯。 在國家、省級示范展示工作的帶動下,利用良種補貼和良種工程項目資金,全省共建立了小麥新品種高產創建豐產方350多個,示范面積達到456萬畝,新品種展示點 600多個。通過示范展示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種田,提供技術服務,為當地農業部門、種子企業和農民群眾了解和選擇品種提供信息平臺,加速了優良新品種的推廣,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

  氣候對小麥生產的影響。 今年小麥生產的氣候因素是有利有弊,總體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有利因素:一是麥播期間溫度適宜,墑情較好,播期適宜,播種基礎好,桔稈還田地塊播量大,出苗好,全省一、二類苗比例大,冬前分蘗成穗率較高;二是冬前雖然降溫早,但冬季氣溫平穩且有降雪覆蓋,大部分地區小麥凍害較輕;三是雖然春季氣溫回升慢,但雨水較多,墑情適宜,苗情轉化較好,促進了春生分蘗的發生,穗分化時間延長,小麥成穗數增加;四是春季低溫時間長,延長了蹲苗期,株高普遍降低,增加了小麥抗倒伏的能力;五是小麥抽穗揚花后,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平穩,降雨適宜,光照充足,灌漿期、成熟期延長,利于半冬性和晚熟品種千粒重的提高;六是低溫減少了病蟲害的基數,今年是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年份,銹病、紋枯病發病較輕,白粉病發生晚,南部較輕,北中部偏重。

    不利因素:一是冬季降溫早,北部地區部分麥田有葉部凍害,播種偏晚的麥田冬前分蘗少,成穗數減少,但本年度我省晚播麥田比例很小,整體看對產量影響有限;二是4月13-15日出現了較嚴重的倒春寒,小麥普遍出現凍害,局部地區凍害嚴重,導致結實率降低,穗粒數減少。從各地了解的情況看,半冬性品種的受凍害程度比弱春性品種偏重,中部地區凍害相對較重;三是小麥揚花期遇雨,中南部赤霉病發生較重,局部地區有全蝕病發生,部分地區穗蚜重發。

   麥品種利用情況

   品種利用現狀

    據各市種子部門匯總,目前全省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的品種有98個,其中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以上的品種有62個,超過100萬畝以上的品種有17個,超過500萬畝以上的品種有5個。

     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的品種,依次是: 矮抗58面積1822.0萬畝,比去年增加503萬畝,增幅38.1%;鄭麥366面積815萬畝, 比去年增加263萬畝,增幅47.6%;西農979面積603萬畝,比去年增加133萬畝,增幅17.3%。周麥18面積588萬畝, 比去年減少42萬畝,減幅6.7%;周麥16面積552萬畝,比去年增加119萬畝,增幅27.4%,這五大品種的推廣種植面積占全省小麥面積的51%。

    種植面積100-500萬畝的品種有12個,依次是:  豫麥49-198面積443萬畝,比去年減少233萬畝;鄭麥9023面積369萬畝,比去年減少333萬畝;眾麥1號面積356萬畝,比去年增加85萬畝;衡觀35面積236萬畝,比去年增加139萬畝;偃展4110面積191萬畝,比去年減少79萬畝;周麥22面積190萬畝,比去年增加130萬畝;豫麥18-99面積178萬畝, 比去年減少14萬畝;豫麥70-36面積158萬畝,比去年增加11萬畝;新麥19面積155萬畝,比去年減少63萬畝;鄭育麥9987面積128萬畝,比去年增加76萬畝;百農160面積103萬畝,比去年增加71萬畝;洛麥21面積100萬畝,比去年增加17萬畝。這12個品種的種植面積占全省小麥面積的30%。

   品種利用面積變化情況 與上年度相比,面積增長幅度較快的品種有:矮抗58、鄭麥366、西農979、周麥22、衡觀35、眾麥1號、百農160、鄭育麥998和洛麥22。面積減少幅度較大的品種有:鄭麥9023、偃展4110、泛麥5號、新麥18、新麥19和平安6號。

  品種利用特點

    根據全省小麥品種利用現狀及品種表現,今年小麥品種利用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半冬性品種種植比例進一步提高。高產潛力大、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的半冬性品種占據著我省小麥品種利用的絕對優勢地位。矮抗58等半冬性品種的種植面積已占河南省小麥播種面積的 80%以上,弱春性品種種植比例已降至20%。根據河南省的作物種植結構和生態條件,中南部地區晚茬作物較多,加上播種期降水較多,播期較晚,從技術引導上應提倡種植弱春性品種,全省應適當保持一定比例的弱春性品種種植面積。

    二是優質麥產業化規模逐步擴大。強筋類型小麥品種基本是區域性連片成方種植、訂單生產,農民收益增加,面積穩步提高。鄭麥366、西農979、鄭麥9023、新麥19等優質強筋品種的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大多數是企業訂單生產,收購價比普通小麥每公斤高0.1-0.2元。因此應推廣配套栽培技術,提高商品小麥的質量,實現優質優價。

    三是后備品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周麥22、周麥23、鄭育麥9987、中育12、洛麥23、洛旱6號、眾麥998、花培6號、花培8號、新麥21、豫農202、百農160、焦麥668等為主的高產穩產類型品種在各地表現優異。應進一步探索栽培技術和適宜區域,為新品種的推廣奠定基礎。

     小麥品種評價及利用意見

   推廣面積居前十位的小麥品種

    矮抗58: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根系活力強,冬季抗寒性好,成穗率高,矮稈抗倒,穗層整齊,成熟落黃好,豐產穩產性好,抗穗發芽能力強。今年全省收獲面積達1822萬畝,連續兩年成為全省第一大小麥品種,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大小麥品種,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周邊省份也已大面積種植,預計秋播推廣面積會穩中有升。今年的倒春寒對該品種有一定影響,部分麥田存在小穗缺粒現象,由于其小穗排列較密,揚花期遇雨易誘發赤霉病,利用時應結合防病,在豫南部麥區慎用。

    3鄭麥366:屬半冬性優質強筋早中熟品種,冬季抗寒性好,耐旱性強,春季起身快,長勢旺,對春季低溫敏感,今年的倒春寒對其結實性影響較大;株型緊湊,株高適中,抗倒性好;穗層整齊,成穗率高,成產"三要素"協調,抗穗發芽能力強。對白粉病和條銹病有一定抗性,但紋枯病較重。主要在豫中南部地區集中種植,今年收獲面積815萬畝,成為我省第二大小麥品種,在方城縣百畝高產攻關田中,創造了688.7公斤的優質強筋麥記錄。該品種具有開穎受粉特性,種子生產過程應注意隔離。生產利用過程中應結合優質麥產業化發展需求,優化種植區域,加強中后期管理,提高產量,保證品質。

    西農979: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主要優點是分蘗力強、成穗率高,越冬抗寒性好,籽粒角質,品質優達強筋粉標準。春季發育較快,低溫敏感,易受倒春寒危害,不耐后期高溫,有早衰現象,高感白粉病。主要推廣區域在駐馬店、南陽、洛陽和豫東南麥區,今年收獲面積達603萬畝,已成為我省第三大小麥品種,在生產利用中應及時防病,并加強肥水管理,預計推廣面積會相對穩定。

    周麥18:屬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種,是國家黃淮南片區試和河南省區試的對照。主要優點是綜合抗病性性好,抗倒能力強,成穗率高,畝產穗適中,千粒重高,產量三要素協調,穩產性好,適應范圍廣,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今年的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但千粒重彈性較大,對產量影響不大。今年收獲面積比上年度略有增加,成為我省第四大小麥品種,秋播推廣面積會相對穩定。

    周麥16:屬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種。主要優點是苗期長勢壯,冬季抗寒性好,矮桿抗倒,穗大,千粒重高,穗層整齊,增產潛力大,適宜范圍廣。今年的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較大影響,易感赤霉病。該品種在生產上已連續利用多年,種植區域和種植面積相對穩定,成為我省第五大小麥品種,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和豫東南地區。

    豫麥49-198: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該品種繼承了豫麥49號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緊湊、抗倒性好等優點。其生產優勢是冬前大分蘗多,畝成穗數容易保證,是畝成穗數多,且子粒飽滿度好,有較好的商品性,具有較好的穩產性和適應性,目前已開始在旱肥地利用。從生產實際看,產量優勢已不如審定之初,種植面積下降較快,今年種植面積居第6位,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和豫東南麥區。

  鄭麥9023:屬弱春性優質強筋早熟品種。該品種具有分蘗力強、耐旱性好、成熟早、落黃好、品質優、赤霉病輕等特點。由于該品種抗寒性略差,近幾年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麥區,今年小麥收獲面積居全省第七位。今年的氣候利于該品種的生長,豐產性得到體現,秋播種植面積會穩中有升。

    眾麥1號: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苗期長勢壯,冬季抗寒性好,春季發育穩健,較耐倒春寒。分蘗力強,成穗較多。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性好,豐產穩產,缺點是子粒黑胚率高,商品性差。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東南部麥區,今年小麥收獲面積居我省第八位,其種植面積會相對穩定。

    衡觀35:半冬性中早熟品種,主要優點是冬季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較抗倒;穗層整齊,小穗排列較密,穗粒數多,畝成穗較多,耐后期高溫,葉功期長,成熟早,落黃好。缺點是對春季對低溫干旱天氣敏感,易感赤霉病、葉枯病。今年收獲面積居我省第九位。注意后期防病,在倒春寒易發地區慎用。

    偃展4110:屬弱春性早熟品種。主要優點是冬前耐寒,苗期長勢健壯,分蘗成穗率高,穗層整齊,灌漿快,成熟早,落黃好,產量三要素協調,豐產穩產,適應范圍廣,經多年的生產應用,得到了廣泛認可,近兩年其抗病性、抗倒能力不如新審定品種,面積下滑,今年小麥收獲面積居我省第十位,目前主要分布在豫南和洛陽市地區。

   新近審定、表現相對較好的小麥品種

    周麥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種。該品種主要特點是:苗勢壯,分蘗整齊,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快,生長穩健;株型緊湊,長相清秀,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穗粒數多,千粒重高,抗條銹、葉銹和白粉病,感赤霉病,產量三要素協調,增產潛力大,對肥水要求較高,是創高產的理想品種,生產利用時應在高水肥地利用,今年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

    周麥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冬季耐寒性較好,春季發育穩健,對低溫有較好耐性,株型稍松散,株高適中,抗倒性中等,穗大粒多,子粒飽滿,后期根系活力強,較耐后期高溫,熟相較好,對白粉病有一定抗性,感條銹病、赤霉病,是產量潛力較高的弱春性品種,秋播面積會快速擴大。

   中育12:屬半冬性多穗型早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苗期壯,冬季抗寒性好,分孽力強,成穗率高;株型緊湊,抗倒性好;穗層整齊,長相清秀,結實性好,成熟落黃好。抗白粉病、感赤霉病,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北中部高水肥地利用較好。

   眾麥998:屬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苗期長勢壯,分蘗成穗率中等;株型半緊湊,長相清秀,株高適中,莖稈彈性好,抗倒;穗層較厚,高產潛力大,對肥力水平要求較高,應主要在高水肥地利用,并注意加強后期管理,注重條銹、葉銹和赤霉病的防治。

  鄭育麥9987: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分蘗成穗率高,畝成穗數適中,群體自我調整能力強,穗層整齊,成熟落黃好,灌漿快,千粒重高;莖稈硬,抗倒伏;綜合抗病性較好,高產潛力大。對肥力水平要求較高,高水肥田種植更能發揮其增產作用,應主要在中北部麥區發展利用。

  豫農202: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分蘗成穗率高,畝成穗多,植株矮、株型緊,長相清秀,莖桿彈性好,抗倒伏,穗層整齊,結實性好,灌漿快,落黃好,成產"三要素"協調,對春季低溫敏感。生產利用過程中,應加強中后期水肥管理,防葉枯、防早衰。可在中北部發展利用,倒春寒易發區慎用。

  新麥19號:半冬性中早熟強筋品種。分蘗力中等,分蘗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節快,兩極分化快,抽穗較早。株高適中,株型松散,穗層厚,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中等。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熟相較好。對白粉病和條銹病有一定抗性。在河南省中北部麥區可結合訂單農業規模化發展利用。

    洛麥21: 屬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種,主要優點是:苗期抗寒性好,耐旱性好,起身拔節快,長相清秀,畝成穗較多,穗層整齊,成熟落黃好,產量三要素協調。缺點是植株偏高,抗倒性一般,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

    花培8號:屬弱春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主要優點是:苗勢壯,分蘗力強,春季起身拔節較快,畝成穗數一般;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伏;灌漿速度快,產量潛力大,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缺點是熟期偏晚,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生產利用時應適當增加播種量,在適當提高畝成穗的基礎上,發揮其大穗大粒的優勢。

    百農160: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主要特點是:冬季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型緊湊,植株較矮,抗倒性好,穗層整齊,籽粒飽滿,成熟落黃一般。近幾年經育種者改造,其成熟期稍有提前。在中北部高水肥田可搭配種植。

  新麥21:弱春偏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主要優點是冬季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株型緊湊,適中,抗倒性較好,穗層整齊,結實性好,熟相較好。耐旱、耐后期高溫,今年受倒春寒危害較小。缺點是感條銹病和白粉病,生產利用時注意防病。

  許科1號: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種。冬季抗寒性好,株型半松散,植株偏高,莖桿硬,較抗倒伏。后期耐高溫,成熟落黃好。子粒飽滿度較好,高產潛力大,抗病能力一般。在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種植有較好利用價值,注意加強中后期管理,防病防倒奪高產。

  洛麥23號: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苗勢壯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冬季耐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略遲,兩極分化快。株型緊湊,植株較矮,莖稈彈性好,抗倒伏,抗病性中等,產量三要素比較協調。可在中北部麥區高水肥地區利用。

    另外,在新品種展示和大田生產中,洛麥22、中育10號、04中36、泛麥8號、泛麥5號、淮麥25、豫農416、新麥208、南陽997、花培6號、平安6號、平安7號、洛旱6號、漯麥8號、漯麥9號、焦麥668等品種,也有較好表現,不再一一評述。

    小麥種子生產情況

    種子基地生產情況

    據統計,全省小麥種子生產基地面積514萬畝,比去年增加91萬畝,增幅21.5%,扣除因田檢質量報廢、品種不對路、糧食部門收購等因素,可以收獲種子田面積450萬畝,預計產種18億公斤。

    全省繁育小麥品種78個,其中繁種面積超過1萬畝的品種有62個。

    繁種面積超過5萬畝的品種有15個,分別是:矮抗58 118萬畝,周麥22 40萬畝,周麥16 40萬畝,鄭麥9023 31萬畝,周麥18 24萬畝, 豫麥49-198 22萬畝,鄭麥366 20萬畝,衡觀35 19萬畝,西農979 13萬畝,眾麥1號 11萬畝,泛麥5號 6.6萬畝,豐舞981 6.5萬畝,偃展4110 5.5萬畝,豫麥70-36 5.4萬畝。

    種子繁育及加工特點

  種子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審定的新品種大多申請了植物新品種保護,種子預約生產逐漸趨于向大的國營農場、規范化運作的種子公司集中。規模化生產程度進一步提高。集中繁殖、規模生產、集約化經營逐漸成為小麥種子生產經營的發展方向。

  國家扶持力度加大,種子產業進一步優化 在“十五”“十一五”期間,國家和省財政拿出1.06億元用于種子工程建設,已建設成優質專用小麥種子基地6個,新品種示范展示基地5個。2009年《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種子工程項目》中計劃投資20.2億元,建設各類作物良種繁育基地78個,面積99萬畝,該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批復,待國家發改委批復后實施。目前全省已建立相對固定的種子基地300多萬畝,種子基地產業化生產進一步優化。

  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擴大了種子基地面積 2009年河南省小麥良種補貼面積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買良種的積極性,統一供種率達90%以上。隨著供種量的加大,帶動了種子基地面積的不斷擴大。

    種子繁育程序進一步完善 近幾年“四級種子生產程序”在我省已經推廣普及,大部分企業已按照“四級程序”生產種子,種子由育種家提供,種子企業進行擴繁和生產,整個過程堅持嚴格的防雜保純措施,保持了原有品種群體的遺傳穩定性,種子基地的種子純度普遍較好。

    天道酬勤,種子田質量進一步提高 各級種子管理部門高度重視種子質量,對轄區內種子田進行全程監管,抽樣進行田間種植和室內檢驗,種子企業成立專業隊進行田間病蟲害防治、去雜去劣等措施。雖然小麥成熟期向后推遲了7-10天,但老天幫忙,收獲期晴朗天氣多,陰雨天氣少、氣溫適宜,墑情較足,沒有發生干熱風天氣,種子飽滿度、發芽率相對較高,特別是豫北麥區田間整齊度高,倒伏現象、穗發芽情況少,制種田質量普遍較高。

    種子加工、包裝標準化程度提高 目前全省已有大型種子加工設備100多套,種子加工單機3000余臺,包衣機500多臺(套),年精選加工種子能力可達28億公斤。種子倉庫面積58.9萬平方米,標準曬場130萬平方米,大型計量包裝設備170余套,所有銷售種子可以全部實現標準化包裝,內外標簽齊全,種子收獲時實行單收、單打、單曬、單貯,確保所有企業的小麥種子以標準化形式進入銷售市場。

  種子銷售形勢分析

    種子產銷分析

    今年小麥收獲期間(6月4-9日),全省部分區域出現連陰雨,特別是駐馬店、漯河、平頂山市的麥田受損較大,出現穗發芽、籽粒萌動現象,轄區內70%以上的種子田報廢。據了解,安徽、江蘇兩省與河南搭界的地區也遭受穗發芽影響。2010年度全省安排種子基地面積514萬畝,考慮到部分種子田報廢、群眾留口糧、糧食部門收購等因素,可以收購種子田面積450萬畝,種子量18億公斤,其中半冬性品種占80%以上。我省常年用種量在9億公斤左右,每年與外省預約制種(調出)種子量為3-4億公斤左右,從我省種子基地產種量分析,我省種子量總體夠用。

    就品種而言,一些進入市場時間長、生產量大的半冬性品種相對供大于求,新審定的、制種量小的品種會緊俏些,企業宣傳、策化運作好的品種也會俏銷。我省漯河、駐馬店、平頂山、安徽、江蘇等穗發芽區,適宜這些區域利用的弱春性品種將呈現緊俏態勢,豫南、安徽、江蘇等易發生凍害、赤霉病重發地區,抗寒性好、赤霉病輕的品種也有一定的銷售市場。

   種子價格預測

     商品糧收購價格:5月27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預案》規定,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6個小麥主產省的小麥最低收購價以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白麥每市斤0.90元,紅麥、混合麥每市斤0.86元,比去年同期同類型小麥每市斤高出0.03元。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糧食部門從南到北收購價格不等,其中北中部地區每市斤收購價在0.95~1.00元,南部地區糧食部門收購價0.94~0.97元。據了解,目前安徽、湖北、江蘇等周邊省份新麥收購價格也是高開,整體呈現出農戶惜售、收購主體競爭激烈等特點,這種情況已波及我省,后期隨著收購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局部收購價格出現小幅上揚的可能。

    種子收購價格:各市種子收購工作正在緊羅密鼓地進行。按照慣例,種子收購價在當地糧食部門收購價的基礎上加價10~30%,由于全省種子企業與基地之間執行的繁種協議不同,種子收購的價格也不相同,經調查,目前全省種子收購價格每市斤在1.05~1.20元之間。

    種子銷售價格:種子銷售批發價是在充分考慮品種知識產權保護費、檢驗檢疫費、加工精選費、包裝費、貯藏運輸費、廣告宣傳費等因素之后制定的,因此,銷售批發價格每市斤在1.45~1.7元之間,其中新品種、優質品種、緊俏品種和名牌種子的批發價格會走上線,繁殖量大的普通品種會走下線。

    種子供求市場特點

    今年我省小麥種子市場與往年相比,因良種補貼政策不明朗,市場觀望情緒明顯,將影響種子市場的啟動時間,總體上將呈現市場啟動較晚、前期交易不活躍、后期隨著播期臨近種子供應偏緊的態勢。品種間因其抗性、適應性的不同,供求和周轉量將有明顯差異,播期、播量彈性大、抗病、抗倒、抗寒性好的品種需求量擴大,抗病性和抗寒性較差的品種需求量將減少,有可能出現積壓。

    各種子經營企業在經營運作時要隨時了解市場變化情況,本著購得進、銷得出、質量好的原則,及早籌措資金,力爭早收購、早加工、早策劃、早銷售種子。

    2010年秋播小麥品種布局意見

    河南省處于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的中緯度地帶,冷暖氣團交替頻繁,農業自然條件的制約因素比較突出,南北、東西各地區生態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小麥生育期間易發生冬季低溫凍害、春季倒春寒、干旱、病蟲害、倒伏、高溫和干熱風等災害性天氣,局部地區偶有穗發芽發生。因此,選擇品種時要綜合評價、因地制宜,既不能單純看長相、看試驗結果而取舍品種,也不要恐病、追求免疫和求全責備,也不能僅憑一年一地的表現來決定品種。選用品種應時要綜合參考這個品種多年來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抗逆性和豐產性和品質等因素。要堅持根據茬口定種性,根據肥力定品種,根據苗情定管理,適時防治病蟲害。

    今年小麥秋播品種利用的原則是:以穩產、高產、抗病品種為主導,以發展優質專用品種為重點,穩步發展主導品種,合理搭配新品種,逐步壓縮老品種,做到良種良法相配套,達到穩產、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在品種布局上,黃河以北地區以矮桿抗倒、抗寒、耐病(主要是抗白粉病和紋枯病)的高產、優質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是早熟弱春性品種;中南部麥區以抗病(抗銹病、白粉病)、抗穗發芽的早熟弱春性品種為主,早茬搭配半冬性品種;東南部麥區應盡量選用春季發育相對平穩,抗倒春寒能力較強、抗倒性較好,抗白粉病和銹病,紋枯病輕的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種;信陽稻茬麥區以選用耐濕、早熟、耐赤霉病、紋枯病輕的弱春性品種為主;崗坡旱地以選用耐旱性好、抗寒、抗病(抗銹病和黃矮病等)的半冬性品種為主;生產利用時要以預防為主。信陽和南陽麥區要將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作為中期麥田管理的常規措施。紋枯病和全蝕病常發區域要積極推廣用五唑醇種衣劑包衣的種子,減少病蟲危害,確保我省大田生產用種安全。

  豫北部麥區

     優質強筋麥田:以鄭麥366、西農979、新麥19、西農889為主,搭配鄭麥9023、藁麥9415、西農9718、漯麥8號、濟麥4號;示范周麥24、師灤02-1

     早茬麥田:以矮抗58、周麥18、周麥16、新麥18、眾麥1號、周麥22、豫麥49-198 、豫農202為主;搭配百農160、鄭育麥9987,中育10號、花培6號、洛麥21、衡觀35;示范洛麥22、中育12、泛麥8號、眾麥988、豫保1號。

    中晚茬麥田:以眾麥2號、濮麥9號、新麥208、平安6號、太空6號、豫麥18-99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號、04中36、豫農949;示范新麥21、花培8號、平安7號。

  崗丘旱薄地:以豫麥41、豫麥25、豫麥65為主;搭配洛旱6號、洛旱7號等系列品種、濟麥2號、安麥7號、漯優7號。

    豫東南、豫中部麥區

    優質強筋麥田:早茬以鄭麥366、西農979、新麥19、漯麥8號、濟麥4號為主,晚茬以鄭麥9023為主。

    早茬麥田:以矮抗58、周麥18、周麥16、眾麥1號、周麥22、衡觀35、豫麥49-198、漯麥4-168、豫農202、鄭育麥9987為主;搭配百農160、泛麥5號、許農5號、鄭麥9694、開麥18、豐舞981、富麥2008;示范泛麥8號、漯麥9號、金麥8號、平安7號、中育12、淮麥22、淮麥25。

    中晚茬麥田:以新麥208、周麥23、平安6號、豫麥70-36、偃展4110、太空6號為主;搭配平安7號、項麥969、新源958、04中36、金豐3號、花培8號。

  沙丘旱薄地:以洛旱2號、洛旱6號、洛旱7號、開麥18、周麥18、周麥16、衡觀35為主。

    豫西部麥區

    優質強筋麥田:早茬以西農979、鄭麥366、新麥19、濟麥4號為主;晚茬以鄭麥9023為主。

    早茬麥田:以矮抗58、豫麥49-198、周麥18、焦麥668、洛麥21、洛麥22、鄭育麥9987、周麥22為主;搭配許農5號、衡觀35、平安3號、鄭農17、豫保1號,示范眾麥998、中育12、花培6號。

    中晚茬麥田:以豫麥18-99、濮麥9號、偃展4110、平安6號為主;搭配新麥208、04中36、金豐3號、周麥23、平安7號、花培8號。

    丘陵旱地:以洛旱6號、洛旱7號、濟麥2號為主;搭配洛旱2號、西農928、長旱58、偃佃9433。

   南陽盆地麥區

   東北風口麥區:早茬以衡觀35、周麥22、矮抗58、豫農202、西農979、新麥18為主,中晚茬以鄭麥9023、平安6號、04中36、豫農949為主:示范中育12、新麥21。

    盆中平原高產麥區:早茬以衡觀35、矮抗58、鄭麥366、西農979、豫農202、豫農949為主;中晚茬以鄭麥9023、豫麥70-36、04中36、平安6號、鄧麥996為主;示范中育12、新麥21、漯麥8號。嚴格控制易感銹病和赤霉病的品種進入宛西南部區域。

    崗丘麥區:以鄭麥9023、豫麥70-36、洛麥21為主,搭配內農科201、平安6號、04中36、示范內麥998、宛麥18。

    豫南稻茬麥區

    優質弱筋品種:以鄭麥004、鄭豐5號為主。

    主導品種:以豫麥18-99、鄭麥9023、偃展4110、豫麥70-36為主;搭配品種:平安6號、駐麥6號、鑫麥1998、周麥23、泛麥5號、金豐3號、源育3號、項麥969、內農科201、河科大9612。

    信陽北部麥區:豫麥18-99、偃展4110、豫麥70-36為主;搭配品種:鄭麥366、矮抗58、平安6號、周麥23、源育3號、項麥969。 (作者:屈亞 張露)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