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天使還是魔鬼》,一民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29.00元。
張田勘 □學者,北京
今天,轉基因食品已經進入人類的生活,而且將長期困擾人類,因為自它誕生以來人們就為它在進行無休無止的爭論,而且這一爭論還會持續下去。《轉基因食品:天使還是魔鬼》作者指出,該書無意就轉基因食品進行理論上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只是希望能將這場論戰的全貌大致呈現給讀者”,“‘轉基因食品:天使還是魔鬼’這一問題的答案,不是由任何其他人,而是由食用或將要食用它的消費者來回答。”
非主流作物?
該書談論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是,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趨勢。本書轉引了英國社會科學研究院(ISIS)于2010年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轉基因作物在主要種植國之一的美國正在崩潰。
在美國,種植Bt(芽孢桿菌屬蘇云金菌素)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棉花)的農田面積正在逐年下降。2004年的時候,美國的Bt轉基因玉米面積最大,占該作物農田種植面積的27%,但是到了2008年和2009年,都只占17%。轉基因棉花由于不是食物,種植面積近年還在擴大。2004年Bt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占美國該作物農田種植面積的16%,但是在2008和2009年分別為18%和17%,只是略有升幅。
此外,該書根據聯合國、美國農業部、綠色和平組織等的統計指出,轉基因作物在全球只是一種非主流作物。其一,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非轉基因農田,只有9.16%的農田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二,全球85%左右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4個國家;其三,全球192個國家中,有167個是“非轉基因”國家;其四,全球99.5%的農民不種植或拒絕種植轉基因作物。
這些數字當然能比較說明轉基因作物的趨勢,但是與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研究機構(ISAAA)于2009年2月發布的《2008年度全球生物技術作物商業化現狀報告》所透露的情況有一些矛盾。該報告指出,從1996年到2009年,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累計達到約8億公頃,10多年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了72.5倍。轉基因種子市場價值達到75億美元,占全球商業種子市場價值的22%。目前各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已占全球耕地面積的16%。在轉基因作物的頭號大國美國,轉基因玉米面積超過玉米種植面積的1/3,轉基因大豆和棉花更是超過了種植總面積的1/2。
而且,根據ISAAA報告預測,轉基因作物和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生物經濟產品的銷售額可望在30年內超過15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甚至超過以信息為基礎的信息經濟。
不過,本書所引用的資料更新,而ISAAA報告的資料較舊。當然,轉基因作物到底是在走俏還是在衰敗,還需要時間和實踐來回答。
擾亂生態平衡?
無論轉基因作物有多少問題和爭論有多激烈,在根本上都離不開對環境、生態和對人是否安全,本書也重點介紹了這兩方面的問題,而且正反面的觀點和事實都有。
首先是轉基因對環境和生態的安全問題。本書介紹了支持轉基因作物者提出的證據。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因而能減少環境污染,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例如,棉鈴蟲和紅鈴蟲是我國棉花生產的主要害蟲,以往防治棉鈴蟲一年要打藥10次到20次。但是種植轉基因棉花后一般只需打藥2次到5次,不僅棉花的農藥用量減少70%以上,而且大豆、玉米和花生上棉鈴蟲的數量也顯著減少。
但是,本書也同時引用另外的事實。中美兩國科學家對中國481戶棉農歷時7年的調研后發現,這些農戶在種植轉基因棉的第3年經濟效益最大,平均殺蟲劑用量比種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要高36%。但是,情況從第4年開始逆轉。轉基因棉花盡管抑制了棉鈴蟲,但它無法殺死盲蝽等其他害蟲。于是第4年轉基因棉花種植戶由于要抗御盲蝽等其他害蟲,殺蟲劑用量比普通棉種植者高了3倍,而收入卻降低了8%。到了第7年,轉基因棉種植者的殺蟲劑用量明顯高于普通棉種植者,加上轉基因棉種子成本較高,收入大幅下降。
當然,書中還有大量的此類比較,其核心問題在于,轉基因作物擾亂了生態平衡。這類問題還在大量出現。5月13日由美國《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等人對中國北方作物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Bt棉種植地原本處于次要地位的害蟲盲蝽急劇增加,取代棉鈴蟲成為主要害蟲。近10年來,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種植了Bt轉基因棉后,盲蝽發生數量急劇增加。2008年全國棉花盲蝽發生面積390萬公頃,產量損失5萬噸,分別是2000年的3.9倍和6.2倍,兩者均創20年來的新高。盲蝽蟲害的加重直接導致了化學農藥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棉田防治盲蝽施藥不足1次,而近年來上升到6至7次,嚴重地區達15至20次。
看來,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和生態的安全問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揭示。
吃了沒事嗎?
轉基因作物對人的安全性是另一個大問題。本書也介紹了這方面的爭議。迄今,我們并無轉基因食品對人是否安全的人體試驗,因此難以得出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安全的結論。但是有動物試驗的一些結果,不過,這些結果也是互相矛盾的。
支持轉基因作物的農業部專家黃大?說,我國前后共有十多噸的轉基因水稻投入了動物實驗,最后確定轉基因水稻和非轉基因水稻一樣安全。但是,早在1998年英國羅伊特研究所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可使免疫系統和內臟受損。不過,英國皇家學會認為這一研究的結論不可信。然而,2009年第7期《國際生物科學學報》上發表了四位法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喂食三種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三個月后能讓老鼠的肝臟、腎臟和心臟受損。
當然,這些結果都是關于動物的,而只有人食用轉基因食品的試驗才能說明問題。因此,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表示,對抗蟲、抗病、抗雜草等轉基因食品,應先招募志愿者開展臨床試驗。袁隆平說,“我自己就是志愿者。我愿意吃抗蟲抗病的轉基因食品。我吃了沒問題,但這還不行。我這樣的老人現在沒有問題,但下一代就沒問題嗎?”所以,應該招募年輕的志愿者進行臨床試驗,“他們吃了沒事,他們今后生的孩子也沒問題,那就說明(轉基因食品)沒有問題了。”但是,對于袁隆平院士的建議,迄今支持轉基因食品的人沒有誰接招。
關于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國際農業知識與科技促進發展評估組織(IAASTD)聯合主席漢斯?赫倫的看法是,改變我們既有的農業生產方式才是根本,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只會導致我們喪失物種的多樣性,使得作物越來越依賴農藥和化肥,并喪失應對氣候變化的彈性。而赫倫所推崇的改變我們既有的農業生產方式最好的辦法便是,使用有機種植方法。而另一些科學家則提出了采用生態平衡農業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