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廳日前下發《關于2010年春季種子市場檢查結果的通報》,要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圍繞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和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農業用種安全。
據了解,按照農業部《2010年種子執法年活動方案》的統一部署,我省21個市、州農業(農牧)局在年初都舉行了“種子執法年”活動啟動儀式,各市、州及130多個縣(市、區)制定了“種子執法年”活動工作方案。各地共檢查種子集中交易市場31個,抽查種子經營門市1077個,分別抽檢雜交水稻及雜交玉米種子樣品1109和1067個,涉及品種565個。
檢查結果表明,抽檢的1077個種子經營門市的2176個樣品中,凈度、水分、發芽率均合格的1941個,樣品合格率為89.2%。從作物種類上看,水稻種子合格率為92.5%,玉米種子合格率為85.8%。不合格的樣品中,水分不合格的204個,發芽率不合格的31個,分別為9.4%和1.4%。其中,省級抽查83個樣品的種子合格率為85.5%。檢查的565個種子包裝標簽中 (除去重復的同一企業同一品種),基本符合要求的413個,占檢查總數的73.1%。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適宜區域與審定公告不一致,擴大了適宜種植區域;抗病性描述與審定公告不一致,回避了品種某些感病的特性;產量描述與審定公告不一致,夸大了品種的實際生產能力;種子產地與許可證不一致;個別地方發現有經營“未審先推”的品種和退出品種的情況;少數種子經營者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抽查的1077個種子經營門市中,檔案齊全的783個,占檢查總數的72.7%,檔案不齊全的262個,占檢查總數的 24.3%,未建立檔案的32個,占檢查總數的3.0%。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種子經營者對建立檔案的法律義務認識不足,檔案記錄的信息不全面、記錄不及時、內容不可溯、格式不統一。
對此,省農業廳要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繼續抓好“種子執法年”活動的各項工作,并提出三條具體措施:
一、依法查處。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檢查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要依法進行查處,一查到底,對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不得礙于情面降低執法標準,不得推諉扯皮影響執法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對抽檢質量不合格的種子,一律封存不得銷售,對存在虛假宣傳行為的,要配合工商部門依法查處。
二、認真整改。各地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認真進行梳理,要通過對種子經營者的培訓和宣傳教育,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和法律意識。讓他們自覺做到,不代理銷售違法生產商的種子,不購進標識不規范和虛假宣傳的種子,不推廣“未審先推”和停止使用的品種,不經營當地生產上發生過問題的品種。要規范種子經營檔案,督促種子經營者建好并保存經營檔案。
三、加強監管。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種子管理機構要切實增強職責意識,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提高種子市場監管水平,提高為種子有關主體的公共服務能力,維護公平競爭的種子市場秩序。對發生的重大事件必須及時上報,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對發現可能導致群體事件的矛盾必須妥善處理。(省種子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