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廣州日報
全市種子管理工作會議召開
本報訊 (記者張曉嘉)麻涌彰澎農戶種植了150多畝甜玉米,因購買了假種導致所種植的玉米大量發病并不結穗,沒人愿意收購,損失近30萬元。近一年來,東莞市發生了多起因假種導致農民利益受損的事件。為推動種子執法工作,農業部將今年確定為種子執法年。上周五,東莞市農業局召開了全市種子管理工作會議,會議指出,今年全市將建立健全種子經營店誠信檔案,嚴厲清理不合格種子企業許可證,查處制售假劣種子的案件。
東莞市農業局副局長羅其芳在會上指出,目前全市共428家種子經營單位,然而僅8家取得了經營許可證,進行工商登記不再分裝包裝種子經營的單位也只有106家,其余都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辦法辦理工商執照,超范圍經營種子,“花卉苗木種苗無證經營的現象更為突出”。
此外,東莞市農作物品種推廣不夠規范,羅其芳說,這一方面由于主要農作物品種未審先推或未經許可違法進口問題較突出,“如玉米種植,經審定品種只占玉米種植面積的45%,而一些通過非正式渠道引進的品種卻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非主要農作物品種比較混亂。比如說,據調查,現在東莞市場上四九菜心有12個冒牌品種,短葉蘿卜有13個冒牌品種等。“這些不規范推廣行為,損毀了農民利益,也影響到了農業生產安全”。
會上透露,今年將建立種子經營店誠信檔案,及時記錄經營者的誠信行為。并且完善種子質量投訴舉報制度,做到“有報必查,快捷準確”。對于信譽較差的企業,將及時進行警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