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農業科學 作者:王玉文
關鍵字:谷子,中晚熟,異交結實率該項研究成果刊登于《中國農業科學》2010年2月第43卷第4期,題為谷子高異交結實雄性不育系的創制及應用,第一作者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王玉文副研究員。高異交結實率谷子不育系的育成,解決了谷子雜交制種和不育系繁種難題,實現了谷子的雜優化生產。
我國谷子育種專家選育出高異交結實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創建了完整的谷子高不育"二系"雜交種選育技術體系,育成了第一個適宜我國谷子中晚熟生態區種植的抗除草劑谷子雜交種長雜2號,經兩年省區試種,平均每公頃產量達4 628.25公斤 ,比對照的晉谷34號增產16.5%;實現少間苗、少鋤草,由傳統栽培向現代栽培技術邁進。這是我國中晚熟谷子品種改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該項研究成果刊登于《中國農業科學》2010年2月第43卷第4期,題為"谷子高異交結實雄性不育系的創制及應用",第一作者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王玉文副研究員。
此研究是針對谷子雄性不育系異交結實率低、制種產量低等現狀而開展的,是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谷子起源于中國,是北方的優勢農作物,具有抗旱耐瘠特點,是干旱地區的戰略儲備作物;小米營養豐富,谷草是優質飼草。但目前我國中晚熟谷子生態區仍采用常規品種,與其它作物相比,生產落后,產量和種植效益低,造成種植面積減少。要大幅度提高產量,利用雜種優勢是重要途徑。
谷子花器細小,花粉量很少,谷子不育系要接受外源花粉,必須增加柱頭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積來補償花粉量小的缺陷以滿足受精的需要。經研究,谷子雄性不育系長10A的柱頭外露率不高,用其作為母本測配時,異交率僅有10%,利用高異交結實材料對其進行遺傳改良,選育出了配合力高、異交結實率高的谷子雄性不育系高117、高146、高229和高236,異交結實率可提高到40%-50%;進行不育系繁種和雜交制種試驗,提高不育系繁種和雜交制種產量,通過測配,選育出了適宜我國谷子中晚熟區種植的抗除草劑谷子雜交種長雜2號(高146×K103),2006-2007兩年省區試平均產量達4 628.25 kg・hm-2,平均比對照晉谷34號增產16.5%;該雜交谷子每公頃制種產量可達1 968.75 公斤,繁種系數達到150倍,達到了商品化生產的要求;不育系每公頃繁種產量可達822公斤,繁種系數達73.07倍;2008年春,經山西省農作物評審委員會五屆三次會議認定通過。長雜2號對除草劑拿捕凈具有抗性,雜種一代中混有少量假雜種(母本自交結實種子),可以在間苗前噴施除草劑去假留真,且可殺死谷田內谷莠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
高異交結實率谷子不育系的育成,解決了谷子雜交制種和不育系繁種難題,實現了谷子的雜優化生產。 (王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