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提要]經理還告訴記者,他們也覺得農民不容易,因此,每株賠償2元已經是“很人道主義”了。本網近期連續報道了發生在壽光市的“蒜瓣”西紅柿一事,22日上午,因種出這種畸形西紅柿而蒙受損失的西紅柿種植戶們,再次趕赴壽光當地農業行政執法大隊,與供苗方再次協商損失賠償的問題。當天,壽光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對雙方進行多次協調無效,受損種植戶及提供種苗的圣晨種苗有限公司決定,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爭端,一場復雜、耗時、耗力、“生死未卜”的農民維權官司即將啟動……
郁悶
受損戶覺得賠償太少
22日上午,西紅柿種植戶劉仁建等一行人再次趕到壽光農業行政執法大隊,他們再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希望能夠與種苗公司協商一下索賠的事宜。
從上午9點直到下午3點,協商過程一直持續了數個小時。受損農戶之一的劉仁建告訴記者,他們與壽光圣晨種苗有限公司再次協商耗時長久,但最終圣晨種苗有限公司只愿意賠償他們每戶每株西紅柿2元錢。
“今年西紅柿行情好,我們就指望這些果子掙錢,一年種兩次西紅柿,第一次保住各種費用,這第二次就基本是一年的全部毛收入,可如今本來可以收入五六萬元的大棚,誰曾想好品種卻種出了‘大蒜瓣兒’”,劉仁建說,到現在種植戶們每戶平均都投入了2萬多元,如果按圣晨公司的意見,一株只補償2元錢,農戶們每個棚大概能得到4000元左右的賠償,這對于原來計劃五六萬元的毛收入來說,顯得實在不成比例。
劉仁建還告訴記者,農戶們之前認為應該用“事實說話”,而不是通過鑒定西紅柿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幾番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他們也同意讓專家進行鑒定,然后拿出法律依據,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了圣晨種苗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王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始終認為公司的種苗沒有問題,農民種出“蒜瓣”西紅柿應該是與當時的天氣、濕度、個人種植技術等眾多問題有關。王經理還告訴記者,他們也覺得農民不容易,因此,每株賠償2元已經是“很人道主義”了。
現狀
“準管家”們也無“招”
按照普通市民的理解,農民們遇到了這種畸形果實問題,在懷疑自己使用的種苗出現問題外,首先想到的就是農業主管部門,但是,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濰坊市的農業執法管理部門,還是壽光市的農業執法管理部門,他們都只能對已確定的假種子銷售方進行處罰,在沒有確定導致農戶們的種植物出現畸形的原因前,執法部門也無“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種植戶們是從3月8日開始打電話向壽光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報案的,之后該執法大隊稻田鎮片區的相關負責人把雙方叫到辦公室去了解過情況,卻未曾到過大棚實地勘察。壽光農業執法大隊稻田鎮片區負責人曾稱,執法人員是種植戶和苗種公司之間的“準法官”,不過調解不成,他們這些“準法官”也沒有招,只能建議雙方搞鑒定。
對此,濰坊市農業局農業執法部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他們之前也碰到過種植出問題的情況,但如執法部門調解不了,種植戶只能通過鑒定結果來維權,受損的種植戶們,既可以在當地組織專家鑒定,也可以想辦法請市級甚至省級專家鑒定,但因鑒定而產生的各種費用要由農戶們承擔。
提醒
此問題需盡快鑒定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農民們購買種子后,果實出現預期之外的問題,這種情況出現過不少。對此,濰坊市農業局種子站的閆隊長告訴記者,農民朋友要是碰到這種問題,應該采取“一保留、二舉報、三解決”的方式來處理事情。
一保留就是指農民要保留好購買種子的發票、包裝等證據,同時也要保護好現場,尤其是要對容易損壞的種植作物進行保留;二是及時向農業部門、工商部門舉報,盡量弄清楚原因,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就要進行檢驗鑒定,以確定農作物出現質量問題后的具體原因。但是,如果相關部門調解后仍然無法解決,就需要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
閆隊長提醒說,受損的種植戶們最好在最佳盛果期時,就請專家對作物進行鑒定,這樣更能看出問題,因此他建議劉仁建等受損農戶,要盡快組織進行鑒定。同時,閆隊長也提醒廣大農民,遇到此類問題抓緊組織鑒定,有了結果,維權也就有了依據。
途徑
維權只能靠法律
面對這一僵局,記者咨詢了奎文義杰法律服務所的孫懷民主任。孫懷民主任告訴記者,法律是理性的,劉仁建等受損種植戶想要維護好自己的權利,必須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孫主任說,首先,受損種植戶們應該保存好當時購買種子的合同及相關憑證,然后委托法律服務機構,到具有相關鑒定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果實畸形原因的因果關系司法鑒定。如果時間太長,現場不能保留的話,種植戶就要及時通過公證處進行證據保全,例如對種植的畝數進行丈量,然后聚焦某一株果樹,通過拍照、攝像等手段,進行證據保全。
此外,孫主任對于種植戶想通過讓圣晨公司派技術員試種以看結果的想法做了否定,他告訴記者,種植戶的這種想法是不合法的,如果種植戶想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那么只能立即著手司法鑒定,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利。
■記者感言
如何才能降低
農民種植風險
采訪后期,受損種植戶劉仁建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買種子也像是“壓賭注”,同樣的種子種在示范園里就能結出好果子,而種在他們的田地里就結出了“大蒜瓣”。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到哪里才能買到足以信賴的“真實”好品種,如果以后再出現這種狀況,他們又該怎么辦?
從開始采訪到現在,記者陪同劉仁建等種植戶咨詢了多個部門,而這些部門大都表示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種植戶與經銷商只能通過做鑒定、打官司來解決問題。但是打官司要做鑒定、請律師,面對這即將再次產生的一項項不小的開銷,種植戶們也是一籌莫展,更是拿不定主意。
劉仁建說,汽車有售后服務,有專門的人員對售出的車輛進行跟蹤,如果不好,還有“召回”的,而農民購買種子后的售后是否將來該有人來管管,種子銷售企業,是否該對自己售出的種子施加技術指導呢?
劉仁建等人的故事還沒有說完,農民們數千年來的靠天吃飯,似乎一直讓自己始終處在并無保證的種植風險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