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青銅峽大壩鎮喜報頻傳:山東登海、甘肅祁連山等8家種子公司再次與全鎮農民續簽制種訂單,有的企業還表示想將種子加工基地也建在大壩鎮。大壩鎮黨委書記馬玉海高興地說:“今年的玉米制種訂單將保證全鎮75%的農戶每畝耕地收入達到1700元以上,這要比 ‘噸糧田’每畝還多收入300至400元呢,等于開辦了一個‘金種子銀行’,而這一切全靠我們農民手中的‘金鑰匙’---一流的制種技術。”
馬玉海說:“過去的種子論斤賣,而現在是數粒賣。制種的豐厚利潤,使得我們的制種基地一度成為眾多商家爭奪的‘香餑餑’。”大壩鎮從2005年開始發展制種產業,從一開始只有一家企業來簽約,到現在多家企業來續簽訂單,企業是看準了大壩農民的制種技術。每年的制種過程中,全鎮除過簽約企業長期派駐的5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外,所有的村、組干部,包括鎮農技干部有近300多人做技術指導。青銅峽市82個村支書中唯一的女支書、大壩鎮利民村支部書記鄒學梅告訴記者:“村里有300多名婦女都是制種能手,村里每年還舉辦比賽,評選制種狀元。現在我們的技術也成了致富的‘法寶’。許多地方都請我們村的女能手去指導、講課呢。”
近年來,青銅峽市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發展環境等舉措,帶動了種子產業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僅大壩鎮簽訂制種訂單的農戶就有3452戶,制種面積達到3.3萬畝,涉及的品種有玉米制種,黃瓜、西紅柿、茄子、甜椒等10類蔬菜制種。制種項目的收入已占當地農民收入的60%以上。過去每到春種,農民苦惱的是種什么;每到秋收又常常是種啥啥不值錢。這幾年搞玉米制種,既不愁種,又不愁賣,種的是真正的放心田。(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 馬宏萍;張進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