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曉寧 來源:農民日報
“最好能以賣給國家多少糧食進行補貼。”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呼吁改變目前糧食種植補貼方式。
袁隆平委員說,國家實行種糧補貼以來,雖調動了許多地方農民種糧積極性,但還沒有最大化提高糧食種植產出效率。原因在于目前的種糧補貼方式仍然停留在按照種植面積實行補貼,這導致出現農戶糧食種植好壞一樣拿補貼的現象。
袁隆平委員建議說,為更好地讓國家每年1300多億元的糧食直補款項發揮作用,應將直補款項改為國家高價收購,以高出市場0.4元左右差價從農民手中收糧,再以平價在市場出售,將差價款補貼給農戶。這樣既可鼓勵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又可將國家有限的扶持資金有的放矢。
袁委員介紹說,以湖南農村為例,現行種糧直補畝均僅110元左右,農戶平均種植4畝糧食,每年收糧6000斤,僅得到糧食直補款不到500元。但若改成收購差價補貼款,農戶以高出市場價0.4元左右賣給國家3000斤糧食,農戶可凈得1200元差價款。農戶若將差價款再投入生產中,湖南等南方水稻產區單產由1500斤提高到2000斤不是不可能。
據了解,袁隆平委員的這項建議是經過多方面的大量調研,提出也已有多年,此次他又再次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