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抗蟲棉、地膜覆蓋和化學調控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棉農在棉花栽培技術中特別是化學調控技術(以下簡稱化控)上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栽培傾向。不注意適時、適量化控,導致棉田徒長、旺長,營養生長過旺,蕾、花、鈴脫落較嚴重,最終導致棉株形成高、大、空,后期遇風雨倒伏嚴重,造成較大損失。
在化控時應以穩搭豐產架子、增蕾保鈴為目標,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則,以棉花主莖日增長量為依據,適時適量使用植物調節劑進行化控,掌握“少量多次、輕控勤控、前輕后重”的方法。采取主動化控確保棉株壯而不旺的穩健生長,化控次數應根據棉花品種的特征特性結合當時棉株長勢情況,推斷近期內的長勢情況,靈活掌握。從當時棉花長勢看,如果控也可,不控也可,不是太干旱時就必須化控;如果等到非控不可時,再控就來不及了,這就是主動化控和被動化控的區別。蕾期是塑造株型的關鍵時期,用藥少、效果好,必須開始第一次化控,如果苗期長勢太旺,第一次化控還要提前。
化控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1、化學調節劑不同于肥料和農藥,也不能代替肥料和農藥。2、化學調節劑對水源不足,土壤肥力差,長勢弱的早衰棉田不易使用,對實施化調技術的棉田加強肥水管理,防治干旱或缺肥。3、在棉花整個生育過程中,實施化調技術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防止化控過頭或產生要害。4、噴施生長調節劑應選擇晴天下午4點以后進行。噴后8小時遇中雨應重噴。5、由于化控主要是控制棉花生長點,對于果枝上翹、長度中等的棉花品種此期實行蓋頂噴霧,果枝較長且平展的品種適當控制果枝生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