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種子管理處長會議于8月17日在農墾建三江分局召開。這次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議和全省市(地)農委主任座談會議精神,總結上半年全省種子工作,分析明年供種形勢,研討進一步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增強企業競爭力,保證明年農業生產用種的對策,安排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康忠寶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省種子管理局副局長由天賦主持會議。
康忠寶指出,年初以來,全省種子系統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省農委的具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實施農業良種化工程,加大優良品種推廣力度,大力開展種子市場治理整頓行動,強化種子市場監管,積極進行種子余缺調劑,保證了農業生產用種需要,為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生產供種能力顯著提升。今年春耕生產氣候異常,旱情嚴重,農作物毀補種面積高于往年,據省農情統計,最重時全省受旱面積達到9894萬畝,占耕地面積一半以上,其中重旱面積4380萬畝,這種罕見的災情,對我們供種能力是一次嚴峻考驗。面對旱情,全省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大力組織調劑良種供應,動用國家救災備荒儲備良種190萬公斤,其中大豆良種160萬公斤,馬鈴薯種薯30萬公斤,并積極協調種子企業調劑早熟玉米種子155萬公斤、早熟大豆種子380.1萬公斤。經各級種子管理部門、種子企業努力,保證了災年農業生產自救用種,全省救災補種面積200多萬畝,可挽回經濟損失6億元以上,為今年農業生產再奪豐收奠定了基礎。
2、種子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去年底和今年初,農業部檢查組分別在我省開展了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和種子市場專項檢查,5月和7月相繼公布了檢查結果。種子質量監督檢查組在我省抽檢的5家種子企業,生產經營的玉米雜交種子質量合格率100%;種子市場專項檢查組在我省哈爾濱、綏化兩個種子市場,對20家種子企業抽檢的30份玉米、水稻和蔬菜種子樣品,除了純度沒有公布外,種子質量指標基本合格。此外,今年1月份,我局組織三個監督抽查組開展種子質量專項抽檢,共抽檢種子樣品87份,合格樣品82份,合格率達到94.3 %,其中種子發芽率平均達到90%,超過國家標準5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往年。
3、種子市場秩序日趨規范。省委、省政府對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工作非常重視,今年春季,吉炳軒書記、呂維峰副省長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加強種子執法工作,堅決解決坑農害農事件,確保播種質量高于往年。為貫徹落實好省領導批示精神,進一步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全省各級種子管理機構深入開展了護農打假保春耕行動,把種子生產、經營集散地市場做為重點地區,列為打擊假冒偽劣的主戰場,把質量意識淡薄、以往檢查存在質量問題的種子企業做為重點監管對象,把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四大作物種子做為檢查的重點,集中開展“八查”,對全省種子企業、門市普遍檢查了一次,對重點市場、重點企業檢查2-3次,在全省形成了打假護農保春耕的良好氛圍,有效打擊震懾了違法種子生產經營者。據統計,全省各地通過對種子市場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對全部近8000家種子門市逐一排查,發現并查處違法經營種子企業384家,沒收假劣、未審定等違法種子76.2萬公斤,為農民直接或間接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通過檢查看,全省各地基本建立了集中連片的種子集散地市場,大多集中在農資大市場或集中在一個城鎮的二、三條街道,像望奎縣、阿城區種子市場主要集中在一條街道,種子市場規范有序。經營未審品種的種類、數量也也大為減少,包括我省南部與吉林省接壤的一些縣(市),今年主要選擇“鄭單958”、“先玉335”等審定品種,未審先推案件明顯減少。
4、良種化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良種化工程自2000年實施以來,累計投資2億元,招標選育了220個品種,已有166個品種審定推廣;建設了29個標準化區域試驗點,56個優質農作物品種示范展示園區,示范展示品種396個,面積6.3萬畝,輻射帶動周邊近5000萬畝耕地農戶;目前,全省13個市地都建設了種子質量監督檢測分中心,在29個縣(市)建設了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站,基本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種子質量監控網絡。今年,良種化工程將緊緊圍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海南良種繁育中心,擴大基地規模,改造現有設施,強化基礎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繁育能力,更快更好選育出具有競爭力的“拳頭品種”,為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提高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奠定基礎。
5、優良品種推廣步伐加快。年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了6種主要農作物的84個新品種,登記通過了25種非主要農作物的49個新品種。這些品種的審定推廣,為農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加大優良品種宣傳推廣力度,制定了《黑龍江省2009年四大糧食作物優良品種區域布局規劃》,在全省六個積溫帶,分別確定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主栽品種、搭配品種和苗頭品種,引導農民適地適種、科學選種。各級種子管理機構結合實際,相繼制訂了本地區品種布局規劃,并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宣傳,通過設立宣傳板、發放宣傳單、懸掛公示板和舉辦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優良品種宣傳月活動,指導農民科學選種。通過各級種子部門、種子企業大力宣傳,優良品種推廣速度明顯加快,主導品種日益突出,已有34個優良品種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175個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
6、種子企業競爭意識增強。種子法實施以來,全省種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經營主體呈多元化發展,現在全省有農業部核發注冊資本3000萬企業5家,外資企業2家,注冊資本500萬企業165家,100萬企業450家,種子商店門市近8000家。隨著競爭的加劇,種子企業的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在品種創新上,已有39家民營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聯合育種、買斷品種權等方式有了自主產權品種,約占民營企業的三分之一;在品牌意識上,種子企業紛紛爭創全國骨干企業、全省龍頭企業、全省十強企業,在最近農業部開展的全國骨干企業評選中,我省有北大荒種業集團、龍科、富爾、久龍、豐禾、廣源、齊山等7家種子企業申請,積極性非常高。在服務上,種子企業由注重售中服務向售前和售后服務延伸,有的還派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在整個生產季節提供技術指導,跟蹤服務。
康忠寶強調,上半年全省種子系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運行良好,成績突出,效果顯著,為全省農業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從種業長遠發展上看,有些方面還存在不足。
1、品種創新能力不強。我省是用種大省,常年需種量12億公斤,很多省外品種紛紛搶灘我省種子市場,約有30個左右省外玉米品種在我省種植,有40%以上的市場價值被外省企業獲得,根本原因就是我省品種不夠優秀,競爭力不強。據統計,今年本育九熟期玉米種植面積1518萬畝,種植省外品種1055萬畝,占70%;四單十九熟期玉米種植面積2017萬畝,種植省外品種1020萬畝,占51%。在第一積溫帶,先玉335、鄭單958已成為主栽玉米品種,搶占了我省玉米主產區品種市場,而且一些大型種業還有骨干品種陸續進入我省,品種競爭將更趨激烈。
2、企業發展緩慢。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我國種業整體實力十分薄弱。世界前10強的種子企業在世界種子貿易額中所占份額達35%,而我國前10強種業企業同期只占全球種子市場銷售額的0.8%。從我省看,種子企業競爭力不強、發展不快表現得很突出,我省有農業部3000萬企業5家,占全國4%,而且地方僅有龍科、富爾兩家。進入全國種業50強企業僅有北大荒種業集團1家,地方沒有企業進入全國50強。凈資產在5000萬元以上企業12家,占企業總數的7%,年經營額達到1個億的8家,僅占企業總數的5%。
3、產業化水平低。目前,我省絕大部分中小規模的種子公司還未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種子生產多采用專業村、屯的方式,很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種子生產能力極不穩定。另外,我省育種資源主要集中在國有科研機構,且相對分散,種子企業的科研投入水平較低,獲取品種的方式主要是購買品種、合作開發,企業發展缺少穩定的品種支持。同時,國有育種單位興辦實體受到制度安排限制,難以實現規模化經營,科研、企業、市場之間不能對接,種子育、繁、推、銷諸環節相互分離,種子產業化水平難以實現突破。
4、種子管理任務艱巨。全省有種子門市近8000家,在經營主體上具有多元性,企業“小、全、散”,而且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在經營方式具有多樣性,包括委托經營、專門經營不分裝種子、分支機構等等;在經營時間上具有季節性,過了種子銷售季節,種子門市關門停業,給案件調解帶來不便;在經營品種上具有復雜性,包括國審、省審、引種等等。總之,種子市場監管難度不斷加大,種子管理部門工作風險加劇,任務日益繁重。
康忠寶分析指出,目前,國際、國內種業競爭非常激烈,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等跨國巨頭不僅在我國布局銷售渠道、建立研發中心,而且還紛紛參股我國的優勢種子企業。現在,在我國登記注冊的外商投資農作物種業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獨資公司、42家合資公司、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杜邦先鋒公司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就瞄準我國種子市場,從美國帶進一些材料進行測試,1997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98年,建立了鐵嶺研究站,2001年,杜邦先鋒開始打造自己的商業團隊,現在在全國有十幾個品種通過省和國家審定。從我省情況看,形勢更加緊迫,一方面由于處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上我們自身品種創新能力不強,不僅外國品種進入我省市場,河南、吉林、遼寧、內蒙等外省品種也紛紛進入我省。另一方面,從去年起,我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對種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康忠寶要求,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必須增強緊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計提高我省種業整體競爭力,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必須在“優品種、產業化、建集團、強管理”上下功夫,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培育出省內主栽、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品種、打造出集品種、品牌、技術于一身的種業航空母艦,形成育繁加銷推一體化的種子產業,強化素質高、業務強、作風硬的種子管理隊伍建設。今年下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種子田管理,保障明年農業生產用種。今年省內落實玉米制種面積13.8萬畝,比去年減少7.2萬畝,預計生產玉米種子3246萬公斤,比去年減少1745萬公斤。另外,因為春季毀補種面積較大,造成庫存種子數量下降,全省玉米種子庫存減少500萬公斤以上。為了解災情,全面掌握種子生產情況,7月份,省種子管理局組派3個工作組,赴制種基地進行實地調研、指導。從調查情況看,種子田平均7-8成苗,依蘭、林口等縣地塊三類苗多,長勢較往年晚10天以上,種子產量下降已成定局。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組織種子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加強技術指導。旱田作物要及時放秋壟,拿大草,增加透光和通風能力,加快作物成熟。玉米制種田要采取割出空稈、去無效穗、站稈扒皮晾曬等措施,實現早熟高產。同時,要適時晚收,降水提質,改善品質,增加產量。水稻制種田,要加強水層管理,落實井水增溫技術,適時早斷水,促進水稻提早成熟,把因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確保明年農業生產用種需要。
2、大力提升品種創新能力,打造拳頭品種。如果我省種業市場由“洋品種”和省外品種占據主導地位,將會給我省糧食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必須加大品種創新力度,種子管理部門要引導和推動各科研院校合力攻關,以快速提升玉米、水稻品種水平為重點,瞄準玉米鄭單958、先玉335,水稻空育131等品種,加快選育高產、耐密、脫水快、抗病、適應性好的新品種,提高自有品種的市場占有率和科技貢獻率。同時,種子企業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過自辦科研、聯合育種、品種買斷等方式,在種子研發上有所突破,力爭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據統計,我省十強種業年科研投入只有1363萬元,而荷蘭諾華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經費3.7億美元,占其銷售額的6%,先鋒公司年平均投入科研經費1.8億美元,占其銷售額的10%,和這些國外大公司相比,我省企業科研投入幾乎微不足道。我們必須把握種業競爭的核心,切實提高品種創新能力,盡快拿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干品種,打好品種選育的翻身仗。
3、強化種子質量監管,從源頭上把住種子質量關。今年,我省申報種子生產企業102個,核發生產許可證173個,種子質量監控任務十分艱巨。八月上旬,我局已組成三個執法檢查組對重點基地的玉米制種田、大豆、水稻的原種生產田進行重點抽查,嚴肅查處了違法生產種子行為,及時報廢了不合格生產地塊,嚴防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這次會后,我局將抽調精干種子質量監管人員赴省外大型制種基地,實地檢查玉米制種質量。今年我省在外省落實玉米制種面積19.7萬畝,預計生產玉米種子5593萬公斤,占全省玉米制種產量的七成以上,在省內種子生產受災情況下,如何保證外省制種質量,是我省必須重視的重大課題。各市(地)、縣也要組成檢查組對種子生產田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對玉米制種田和大豆、水稻原、良種生產田進行全面質檢。并要加強種子收購、入庫等各環節的質量監管,對入庫種子進行跟蹤檢驗,嚴防不合格種子進入市場,確保明年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4、做大作強種業,推進種子產業化。企業是產業主體,它承載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實現產業化的重任,是連接品種、市場的紐帶和橋梁,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種業發展的成敗。我省種業一直存在著品種、企業、市場相脫節的問題,比如國外種業是大公司辦研究院,而我們則是研究院辦小公司,近年來我國各級科研院所創辦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有3000余家,很少有突破重圍的“大家”。而民營種業起步晚、起點低,基本上是靠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要做大做強還要走很長的路。中國種業不培育大公司,僅憑弱小公司與跨國公司對壘,肯定要吃大虧。因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種業,保持國家對種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對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我省很早就提出要做大做強種業,打造種業航空母艦,并對在品種、品牌、技術上有優勢的種子企業進行了扶持,推動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品種創新能力,促進現代種業建設。在今后的良種化工程建設上,我們將繼續向企業傾斜,積極爭取國家優質糧工程、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等項目支持,力爭多上項目,增加對企業的投入,不僅在政策上,還要在資金上支持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同時,種子企業要做大作強,還必須從加強自身建設入手,采取“抓中間,帶兩頭”戰略,一方面向科研延伸,抓住自己的主導產業,主導產品,建立起具有各自特色的科研育種機構;另一方面向市場延伸,打破行政、地域、行業限制,加快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改造,通過擴大網絡化經營,推進種子產業化步伐,應對市場競爭的需要。
5、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著力強化種子管理機構建設。按照國辦《意見》要求,全省國有種子公司政企脫鉤工作已經完成,種子企業改制也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在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上,要由以抓政企脫鉤為重點轉向以抓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為重點,積極爭取支持,健全機構、強化職能、完善手段、提高素質,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切實承擔起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管理等職責,抓好品種管理、質量管理、市場管理、生產經營許可管理和良種推廣等方面的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真正做到文明執法、公正執法。
6、加強作風建設,建設一流隊伍。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業務,一手抓隊伍,在提高全系統干部職工業務工作能力的同時,要加強以“講黨性、樹新風、優環境、促發展”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活動,不斷提高干部職工思想道德建設水平和整體素質,樹立種子系統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熱情服務的行業形象,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設一流隊伍。今年年底,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活動,以先進促落后,使更多的單位進入文明單位、先進單位行列,帶動種業整體發展。
康忠寶號召,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壓力大、任務重,種子管理工作事關三農工作大局,責任重大。我們要再接再厲,扎實工作,為我省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為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順利實施做出更大的貢獻!
會上,全體代表參觀了七星農場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七星農場集中供芽育種基地、創業農場種子加工中心、前鋒農場種子加工廠、二道河農場萬畝大地號良繁基地。全省市(地)種子管理處長、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處長分別匯報了上半年種子工作進展情況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種子企業代表交流了做大作強、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經驗做法。
《種子世界》雜志社主編李秀春、各市(地)、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處長、省種子管理局各科室主要負責同志及18個種子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