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單位 呼盟(meng)海(hai)拉爾(er)市農牧場管理局農林(lin)處
品種來源 1972年(nian)由(you)加拿大(da)曼尼托巴大(da)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選育而成,1995年(nian)黑(hei)龍江(jiang)省(sheng)農(nong)科院(yuan)引(yin)入我國,1998年(nian)海拉爾農(nong)牧場管理局(ju)由(you)黑(hei)龍江(jiang)省(sheng)農(nong)科院(yuan)引(yin)入我區。
特征特性描述 該品種為優質面包麥品種,生育期88天左右,對光照反映不敏感。幼苗直立,葉片較細長,分蘗力中等。株高90-100cm,莖稈較弱,豐產性不突出,穗紡錘型、頂芒、白殼、大穗、大粒、穗長9cm左右,穗粒數34.6-35.2粒,千粒重42g左右,容重775-795g/L,籽粒飽滿度稍差。蛋白質16.46%,濕面筋35.2%,沉降值67.1mL,吸水率63.6%,面團形成時間8.3min,面團穩定時間20.0min,拉伸儀最大阻力720E.U,延伸性23.8cm,面積234.2cm2。前(qian)期抗旱性較(jiao)好(hao),后期不(bu)耐濕,不(bu)易落(luo)粒,抗穗發芽。葉銹(xiu)、稈銹(xiu)病(bing)偶有發生,抗根腐病(bing),叢矮病(bing)、赤霉病(bing)較(jiao)重。
產量表現 2000-2001年大面積生(sheng)產試驗(yan),畝產比對照麥(mai)龍(long)26號減產5-9%,但(dan)每公斤售(shou)價卻要高出(chu)18-20%,按(an)2001年市場價格,每畝純增效(xiao)20元左右(you)。
栽培要點 畝保苗38-40萬株,栽培時應采取化控等綜合措施進行調控,促進根系發育和提高地上部分莖稈強度,根據麥田長勢每畝噴施葉豐30mL或短壯素60mL防止倒伏。根據不同土壤類型、不同肥力基礎進行配方平衡施肥,應注意提高抗倒伏、抗病能力,實施上應重施鉀肥,增施氮肥,補施硫、鋅、硼等微肥。要求氮、磷、鉀比為1:1.2 :(0.3-0.5)。畝施純氮、磷、鉀總量一般中等肥力地應控制在10-11kg,氮肥使用時期往后移,鉀肥使用硫酸鉀。追肥以葉面噴施為主,苗期結合化學滅草每畝噴施尿素0.5kg,墾易生物活性有機肥100mL。小麥抽穗揚(yang)花期結合后期噴(pen)肥,每畝加入磷(lin)酸二氫鉀200g,葉(xie)面寶10g,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或粉誘寧10g兌水噴(pen)霧,并及時進行病害預防。
適應區域 適宜≥100C有效積溫19000C左右的我區(qu)呼盟、興安盟、錫盟及黑龍(long)江省北(bei)部等地區(qu)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