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 海農 ?1號(hao)(NF00?692)
品種來源: NF00?692系呼倫貝爾海農種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海拉爾農場局種子公司)與(yu)黑(hei)龍江(jiang)省九三興農(nong)新技術研究所在1994年用龍輻(fu)麥9號(hao)為母本,克(ke)豐六號(hao)為父本,采用系譜法選育(yu)而成。2000年第6代(dai)決(jue)選出(chu)NF00?692。
性狀描述:
幼苗:幼苗(miao)呈半匍匐,葉片(pian)半披散(san),分(fen)蘗力強。
株高:株高(gao)90~100cm,莖桿較強。
穗:長莖大穗,穗長方形(xing),碼均勻,穗成(cheng)熟期?色為淺黃色。
籽粒:粒紅(hong)色,橢圓形,硬(ying)質,千粒重(zhong)38~42g,容(rong)重(zhong)790~810g/L。
品質化驗結論:2004年11月經農(nong)業部谷物及(ji)制(zhi)品質量監督檢(jian)驗(yan)測試中心(哈(ha)爾濱)檢(jian)測,蛋白質15.36%,濕面筋(jin)35.6%,沉降值53.6ml,吸水率63.8%,面團粉質形成時間(jian)11.4分鐘,穩定(ding)時間(jian)15.9分鐘,最大抗(kang)延阻(zu)力740EU,延伸(shen)性17.5cm,面積166cm2。
抗性鑒定結論:2003年9月經沈陽農業大學植物免疫所病(bing)(bing)害(hai)鑒定,中抗根腐病(bing)(bing),中抗赤霉病(bing)(bing),2004年11月經黑(hei)龍江省植保所鑒定,對稈銹(xiu)菌小種21C3、34C2、34均表現免疫。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東部旱作區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產(chan)量231.22千(qian)克,比對照增(zeng)產(chan)11.77%。
2004年東部旱作區(qu)小麥(mai)區(qu)試,平(ping)均產量為238.11kg,比對(dui)照減產5.18%。
2004年參加東部(bu)旱作(zuo)區小麥生產試驗(yan),平均產量235.38kg,比對照龍麥26減產3.94%。
栽培技術要點:
應選(xuan)土質較肥沃的(de)坡(po)地和平川地種植,種子(zi)必須精選(xuan),達到(dao)籽粒(li)飽滿均勻,發芽(ya)率(lv)85%以上(shang),畝保苗36~40萬株,根據土壤墑情要(yao)求(qiu)5月上(shang)旬(xun)播種。
要求(qiu)N:P:K=1:1.2:0.5,畝(mu)施N、P、K總量10~12kg以(yi)上,肥(fei)料總量2/3做基肥(fei),1/3做種肥(fei)。根據麥(mai)田長勢(shi)壓青苗1~2次(ci),結合田間滅草畝(mu)噴綠農(nong)素60g,壯豐胺17?20g。適(shi)時收獲。
注意(yi)事項:該品(pin)種(zhong)早熟,為(wei)躲過(guo)呼倫貝爾地區(qu)的嚴重(zhong)春旱(han)建議適當(dang)推遲播期。
適宜區域:適合(he)呼倫(lun)貝(bei)爾(er)市嶺西≥10℃活(huo)動積溫(wen)1700?1900℃地(di)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