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 巴豐5號(00A13)
選育單位: 巴彥淖爾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母本為永1087,寧夏永寧育繁所高代品系,父本Y2008-6/巴麥10號,該院用寧夏農科院作物所高代品系‘Y2008-6’作橋梁親本與 ‘巴麥10號’雜交組合的穩定材料。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半直立健壯,葉色濃綠。
株高:株高83-85cm,株型緊湊,葉片上沖。
穗:穗莖較長,穗碼密,穗長10?12cm,穗型紡錘,白穗長芒。白殼,護穎方肩,結實小穗數18.5個,穗粒數42.5?46.4粒,穗粒重2.1g,千粒重42?45g,容重780?818g/L。
籽粒:卵圓,白粒角質。
品質化驗結論:2004年經國家農業部農作物品質檢測中心測試,容重818g/L,粗蛋白(干基)14.71%,濕面筋30.2%,干面筋9.6%,沉降值30.2ml,降落值334s,吸水率61.0%,面團形成時間6.8min,面團穩定時間11.5min,弱化度46B.U,粉質儀分析評價值146分。
抗性鑒定結論:2004年經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條銹(病指和侵染型)為1R,葉銹病(病指和侵染型)為0,白粉病(病級和侵染型)為7S。即:00A13對葉銹病免疫、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
試驗情況:
2002?2003兩年參加內蒙西部水地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34.24kg,比永良4號增產6.61%。
2004年參加內蒙西部水地小麥生產試驗平均比對照永良4號增產1.19%。
栽培技術要點:
適時早播,密度適宜保苗45萬株為宜,即:播種量22kg/畝左右,肥地少播,瘦地適當增加。施肥應以農家肥料為主,結合增施磷肥,種肥用磷酸二銨15 kg/畝為宜,結合頭水重施分蘗氮肥,以尿素20 kg/畝為宜,全生育期澆3~4水,后期應注意防蟲、滅草,及時收獲。
適宜區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等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