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報、河北農民報在2008~2009年連續報道農業部實施良種補貼項目產生的弊端,揭露基層部門的欺騙行為,道出了農民的心里話。據作者看到的資料(不全),河北科技報(記者扈文生、郭慶峰、孟燕君、張敏、雷建生等)采訪報道多篇,河北農民報(記者李月鋒、宋國剛等)采訪報道多篇。全國報紙雜志多如牛毛,惟這兩家報紙在全國新聞媒體中鶴立雞群,獨顯風姿,盡職盡責。(其他省未看到的,請提供)
農業部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已經7年,用去了國家300多億元,招標采購,層層設卡,統一供種,一村一品,最后到達農民手中已經七折八扣,甚至是假劣種子了。曾有報刊報道過關于良種補貼出現的問題,遭遇有關部門的指責和封鎖、壓制,如中國種業、種子世界、種子科技雜志等都被指令撤銷有關文章,中國種子協會還發布紅頭文件,指示“凡評論政策的文稿必須送交協會審批。《農民日報》(種植業版)在集中的時間里,連篇累牘地發表十幾篇文章,近乎紅衛兵高呼口號似的:良種補貼“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在一片呼叫聲中,只有河北科技報、河北農民報發出了真實的聲音,揭露良種補貼項目存在的弊端,讓國人知道政府官員借良種補貼層層索賄欺騙農民的真相。例如河北科技報文章:“1400畝良種補貼小麥大面積死苗”(記者扈文生,附圖片);河北農民報文章:“曲周縣“假”補貼忽悠農民”(記者李月鋒),都是很好的有說服力的第一手證據。
報紙是表達人民呼聲、維護人民利益的工具,記者是代表政府傳達信息的使者,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呢。關于良種補貼的報道,也有電視臺、雜志、報社的記者被誘惑“封口”的,被指令“撤稿”的、被“恫嚇”無語的。在這種形勢下,河北科技報、河北農民報及其記者更顯得出類拔萃,獨樹一幟。
我個人致以深切的敬意,并建議國家新聞出版總局、河北省委省政府給予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