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驕陽下,東方市感城鎮生旺村的稻田翻涌著金色波浪。7臺聯合收割機轟鳴作響。在農機手章勝利嫻熟操控下,稻穗被精準收割,脫粒、風選、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
在這片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核心區,“珠兩優5298”早稻新品種迎來首季豐收。從2月播種伊始,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便與建林家庭農場展開科技協作,通過葉齡跟蹤系統監測分蘗動態,運用氣象大數據調整栽培方案,讓父母本花期精準相遇。“每株稻穗平均多結實18粒,千粒重增加0.5克。”技術員手持測產儀穿梭田間,一組組數據印證著科技賦能的成效。
“這季試種的成功,意味著我們海南老百姓明年就能用上更高產、出米率更優的新稻種。”海南農樂南繁公司生產經理戴建林托起沉甸甸的稻穗介紹道,試驗田已成功孵化“美兩優秋香”“壽鄉1號”等省內金獎品種,近期投產的工廠化育秧中心讓育苗效率提升40%,15000畝制種基地正朝著標準化、產業化加速邁進。
科技創新不僅孕育出“海南好米”品牌,更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生旺村村民蔣忠亮給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算起“雙份賬”:土地流轉每畝年租金1200元,參與田間管理月增收3000元,相比自種水稻,年收入翻了兩番。目前該市已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模式,帶動周邊6個村莊2000余農戶實現增收。
據東方市農業農村局統計,今年全市早稻種植面積達13.38萬畝,預計總產量突破5.05萬噸。從智慧監測系統精準把脈農時,到機械化作業覆蓋全生產環節,南繁育種正以“科技芯”激活“米袋子”,為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樣板田”注入強勁活力。(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