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對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充素有制種傳統,種業體系健全,“南豆”系列品種在全國高蛋白大豆品種中堪稱標桿。在良種推廣方面,目前,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率達45%以上。通過田間質量鑒定,種子合格率提高到99.2%以上。南充通過持續推動種業振興,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切實保護了農民利益,促進了糧食增產增收。
一、選育“南豆”系列品種川渝地區大面積種植
近日,嘉陵區世陽鎮楊家寺村,大豆連綿成片,廖家壩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剛早早來到自家的大豆種植田里。“這里種植的大豆都是我們南充自己選育出來的‘南夏豆25’,長勢非常好,又是一個豐收年。”王剛興奮地說。
作為南充本地選育出來的“南豆”系列品種,其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力。市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吳海英帶領團隊,讓“南充高蛋白大豆育種”走在了全國前列。
據介紹,南充大豆在全國高蛋白大豆品種中堪稱標桿,“南豆12”“南夏豆25”等品種,被列入全國重大推廣技術玉米大豆復合種植配套專用品種,也是川渝地區大面積主栽品種。
“南豆12”是我國蛋白含量最高的大豆栽培品種,蛋白含量高達51.79%,連續7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主導品種;“南夏豆25”蛋白含量49.1%,先后兩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主導品種,2023年又被納入國家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在全省適應地區推廣面積近300萬畝,每年新增經濟效益1.8億元。獲國省科技成果獎勵10項,其中,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如今,按照全國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要求,“南豆”系列品種已在全省60多個大豆主產縣大面積示范和推廣,服務全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400萬余畝。“南夏豆38”畝產214.79公斤,刷新我省早熟高油大豆高產紀錄;“南夏豆30”“南夏豆35”蛋白含量位居全國近5年已審定且具有推廣潛力的大豆品種第一和第二。
二、篩選推廣主導品種良種助力糧食增產
在高坪區走馬鎮隱珠寺村放眼望去,稻田已是一片金黃,層層疊疊的稻穗顆粒飽滿,隨風搖曳。大型收割機在成片的稻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一行行稻穗被整齊收割、脫粒、粉碎還田,一氣呵成。
隱珠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譚勇說:“今年我們向村民推廣了‘智兩優’‘泰香優’兩個水稻高產優質品種。這兩個品種水稻稻稈粗,抗病性強,稻穗結實率也比較高,加上我們的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技術,水稻畝產在1200斤左右,總產量約700多噸。”
近日,西充縣青獅鎮大石坎村,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水稻盡收“囊”中,切碎的秸稈從機尾排出。村民劉華一臉興奮地說:“良種推廣加上全程機械化,種糧食越來越有賺頭。”
南充作為全省農業大市,糧食播種面積全省第一,主要畜禽產量居川東北首位,蔬菜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二,全市的生產用種量大。據了解,全市糧油生產常年用種水稻230萬公斤、玉米220萬公斤、油菜22萬公斤;蔬菜栽培常年用種籽95萬公斤、塊莖2700萬公斤;中藥材種植常年用種莖1540萬公斤、種苗5100萬株;柑橘栽種幼苗50萬株。
三、種子被稱為“農業芯片”,如此大的生產用種量,良種的普及意義重大。
據了解,南充聚焦農作物“名、特、優、新”品種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每年承擔部、省下達的農作物新品種試驗30余組、涉及品種2600余個,引進展示新品種200余個。2009年起,每年通過田間考察、性狀鑒定、專家評議,篩選推廣主導品種,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大豆、甜糯玉米等作物為主,推介豐抗優質品種50余個,推介品種占良種供給率的40%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5%以上,實現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98%。
南充還不斷加強監管執法,種業市場亂象得到持續凈化。在農作物領域,每年對全市230個城區批發部及1653個鄉鎮門市部在售品種開展全覆蓋檢查,常年完成農作物種子樣品抽檢800余個,室內檢驗合格率達99.3%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