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2日,2024中國種子大會張家口青貯玉米種業展示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合舉辦,大會以“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青貯產業”為主題,展示青貯產業新作物、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邀請業內領導、院士專家、企業代表等圍繞青貯玉米品種優化、高效栽培策略、產業鏈整合升級以及技術創新突破等核心議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青貯玉米是指全株均可利用的玉米品種,一般在乳熟期至蠟熟期收獲全株,可直接飼喂,或制成青貯料,對調整農業結構、保持生態環境、糧改飼、種植養殖相結合等方面意義重大。
“青貯玉米因其產量高、營養豐富,成為了畜牧業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優化糧經飼結構,擴大青貯玉米等飼草飼料作物種植面積,青貯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但也面臨著品種、技術等諸多方面的挑戰。下一步,青貯玉米種業科研單位、企業要通過創新要素優化配置,加強培育產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的綠色新品種,加強技術普及與培訓,建立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種、新技術,加強產銷對接,提升加工水平,為推動青貯玉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表示,青貯種業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落到實處。
大會在田間展示環節分別設置了青貯專用玉米組、糧飼兼用玉米組、其他青貯作物組,展示了來自全國29家參展單位的69個青貯作物品種。其中,糧飼兼用玉米可靈活選擇收獲期,果穗占比大,營養價值高。青貯專用玉米植株高稈高產,生物體量大。其他青貯作物組包含飼用谷子品種11個、燕麥品種4個、高粱品種2個、田菁品種3個,將從種源上為青貯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報告會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紹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等業內專家就新型豆科飼草田菁的育種與鹽堿地改良、畜牧業節糧策略與技術路徑、全國草業形勢分析與展望、玉米粒稈品質改良與糧油飼一體化生產、多樣化發展青貯玉米、苜蓿青貯玉米間套作技術等作了主旨報告。會上還發布了“瀚單6698”“葫新338”等10個糧飼兼用玉米推薦品種,“和衡谷19”“中科菁6號”等6個其他青貯作物推薦品種。
本次大會由中國種子協會、河北省種子協會、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聯合舉辦,全國各有關種子企業、科研教學、技術推廣、種植養殖大戶、加工和貿易等青貯產業鏈等相關單位代表500余人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