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銅都大地奏豐歌。當前,大冶市2.05萬畝早稻已收割完成。農業部門預測早稻總產量約為8100噸,同比增長2.08%,進一步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今年早稻又豐收了!”種植戶徐勝明自豪地說道。今年他共種植了600多畝水稻,其中200畝的早稻已經收割完畢,總產量17萬余斤,產值達17萬元左右。
徐勝明坦言,早稻均衡增產是極其不容易的,這背后除了自己多年來專注品質提升的探索,更多的是當地農技部門在良種良技推廣方面的大力支持。
品種選擇對于產量的提升至關重要。“今年早稻選擇農技專家推廣的‘中嘉早17、兩優287’等抗病性好、優質高產品種。”徐勝明介紹,在農技專家指導下,通過集中育秧配套機械插秧,加上測土配方施肥和生物農藥,從而保障了產量提升。
不僅如此,在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方面,大冶市成立早稻生產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巡回開展作物苗情、墑情、災情和病蟲情況調查,分區域、分作物、分季節、分層次抓好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解決糧油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機耕機整、機械維修和大田種植等方面的技術問題。累計培訓農民500余人次,發布農技信息2萬余條,發放惠農政策宣傳資料2.5萬余份。
大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科學指導農戶、種植大戶抓好水稻病蟲害防治,確保水稻豐產豐收。同時,引導、支持稻米企業加大早稻收購力度,提高水稻精深加工水平,延伸早稻產業鏈條,多途徑提高生產綜合效益,確保農民早稻生產得出來、銷售得出去。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大冶頻道 作者 鄭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