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林晶、通訊員胡青、實習生孟涵)8月20日從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以下簡稱“物探大隊”)獲悉,經省農業農村廳GEF(全球環境基金)第六期項目指導委員會管理辦公室驗收,該隊協助鶴峰縣完成了UN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GEF葛仙米推廣點項目,目前,葛仙米示范田從100畝擴大到2000余畝,長勢喜人。據介紹,該項目是世界銀行支持全球環境保護和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試點項目,是我省承擔的UNDP—GEF農業項目之一,對于保護葛仙米這一農業土著品種基因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葛仙米是一種依附于原生態、無污染的水稻田生長的天然淡水藍藻,呈墨綠色球狀,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因含多種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活性物質,營養價值高,市場上供不應求。但近年來,我國葛仙米主要產區鶴峰縣走馬鎮因部分水田面積的縮減和除草劑、化肥等的使用,導致部分葛仙米產田、產量減少。
為保護鶴峰葛仙米這一特色物種和推動產業發展,2020年開始,物探大隊協助恩施州正春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走馬鎮優選了100畝水稻田,利用土壤改良技術,改善葛仙米生長環境。“我們先在土壤中加入由生物質碳、海泡石、貝殼粉、微生物菌劑等組成的土壤調理劑,生產過程中施用有機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調節土壤的pH值。”物探大隊物化探院副院長鄭雄偉介紹,經過4年的試驗、推廣和檢測發現,改良后的土壤實現了葛仙米的恢復性生長,葛仙米又為水稻提供天然氮肥,促進了水稻增產。
此外,為了讓“葛稻共生”種植模式產生最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物探大隊選種優質稻種,并將水稻株距由傳統的20厘米調整至40厘米,實現了葛稻雙豐收。如今,葛仙米可畝產干貨約10斤,水稻畝產達1000斤,且硒含量增加,口感也更好,經濟效益也更好。目前,示范田畝產經濟價值約2.8萬元,大幅增加了農民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