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楊凌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隊”,近年來,立足打造旱區種業硅谷目標,搭平臺、建機制、促融合、聚要素、強產業,持續推動種業發展。特別是在瞄準油菜產業發展方面,探索了一條面向前沿領域、面向市場需求、面向群眾期盼的油菜“選”種新賽道。
農戶:按需求“選”優質品種
連日來,大面積油菜已顆粒歸倉。咸陽市乾縣臨平鎮孟家店村的油坊,迎來了榨油高峰期。由于該油坊地處武功、扶風、永壽、乾縣四地交界位置,因此,這里吸引了周邊很多農戶前來榨油。
油坊經營人祝義輝已經有30多年的榨油經驗,對油菜品性、出油率等榨油的關鍵要素了如指掌。“油的好壞一般要從顏色、香味、出油率來看,好菜籽榨出來的油又黃又亮,油質清透,品質越好聞起來氣味也很香。”祝義輝說。
近日,寶雞市岐山縣棗林鎮范家塬村的800畝油菜,迎來了豐收。收割機來回在田間穿梭,一株株油菜被卷起送入收割臺,很快完成收割、脫粒、分離、粉碎等工序。
范家塬村村委會主任李浩林告訴記者,范家塬村種植油菜已有10多年的基礎,并建成了土梁油壓榨生產線,年加工油菜籽25萬斤,產出成品油8.25萬斤,實現收益16萬元。
“我們在選擇品種時,主要看種子的耐寒、耐旱、抗倒伏及出油率等方面情況,而且要適用于機械收獲。”李浩林說。
企業:市場導向科研支撐“繁”種
農戶能否買到好種子,與種業推廣企業選擇的品種密切相關。作為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國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陜西榮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開展科企合作育種。目前,企業自主選育品種26個,與科研單位合作開發品種18個。
“企業直面市場,首先要結合市場需求和熟悉推廣區域的生產需求,再和育種單位對接、尋找需要的品種,然后試驗考察適應性。在不同年份種子遇到的災害性氣候越多,將來的安全性越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讓農戶種上好種子。”陜西榮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引祥說。
“我們的灃油737,年推廣面積在300多萬畝,連續多年推廣面積位列全國第一,成為推進長江流域油菜生產轉型和推動油菜輕簡化、機械化生產水平提高的關鍵性品種。經營的秦優1618,年推廣面積在100多萬畝,連續三年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油料主導品種。僅這兩個品種加起來年推廣面積在400多萬畝,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以及產量計算,年產值突破40多億元。”陜西榮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金龍說。
育種單位:面向市場
和科技前沿“育”種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殿榮介紹,多年來,省雜交油菜中心在雜交油菜培育上取得了多個重大突破,通過種質資源和育種技術的創新,把油菜種質的含油量從40%左右最高提高到了66%,成為目前國內外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資源;發明的化學雜交劑應用在育種中,已面向全國示范推廣了5000多萬畝,增產40多億元,達到了國內外領先的水平,走出了一條從種質資源創新到育種技術突破,再到雜交育種、雜交制種的油菜生產全產業鏈,推動了油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將來的發展方向,要有抗除草劑,抗裂莢,適宜于機械化收獲相關的性狀,而且含油量要在45%以上。在雜種優勢利用上,用化學殺雄技術進行雜交組合的選配,大規模的選配和雜交組合的篩選,選育優勢更強的雜交種。在技術方面,除了常規育種,我們還將應用分子標記快速選擇、輔助選擇,包括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等生物育種技術,快速大量創制種質資源,選育高油高產優勢更強,抗病、抗倒、宜機收的突破性品種,以育種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為油菜生產、為農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穆建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