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江西省 | 加快培育優良品種 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30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作者:記者 趙倩倩  瀏覽次數:389
 
——2024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展示會側記
 
  “今年采用寬窄行高產栽培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栽培模式,品種的綜合性狀得到了充分表現,穗子大、穗子多、莖稈粗壯、產量高,抗倒性好,結實率也高,沒有病蟲草害。”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鎮檳榔村的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南繁科研基地,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傅軍如正在向大家介紹展示品種的情況,“這次有110多個不育系配組的新品種參加展示,既有大穗型品種,又有多穗型品種,田間表現都很好,劍葉適中,灌漿落色好。”沉甸甸的稻子排列整齊,微風一過,田間傳來陣陣稻香。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占60%以上。江西省作為我國南方水稻主產省份之一,近十年來年播種面積和總產穩定在330萬公頃和2000萬噸以上。在日前舉辦的2024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展示會上,記者了解到,該省圍繞水稻產業發展需求,在優質、高產、綠色、安全水稻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上取得了系列成果。
 
  展示評價,用好育種“加速器”
 
  “十三五”以來,江西省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農作物新品種創新活力迸發,涌現出一大批高產優質品種。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長城告訴記者,南繁基地是該省品種選育的“加速器”。近年來,通過推進基地建設、擴大規模、規范管理等措施,南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我們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劉長城說,目前已形成以省級南繁基地為主體,各南繁單位自有基地為補充的南繁基地發展布局,為水稻科研育種提供了良好平臺。
 
  本次觀摩的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南繁科研基地,于2010年6月建成,總投資3000余萬元,長期流轉科研用水田150畝,承擔歷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展示。在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育種能力的同時,基地和全國南方稻區育種單位開展廣泛合作,引進優良種質資源與技術。“今年在這里展示的水稻新品種有191個,前期品種收集后立即進行發芽試驗,根據發芽率和千粒重確定播種量和播種密度,保證了展示品種的秧苗均勻一致。”基地負責人葉祖芳介紹。
 
  2018年,江西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南繁科研基地建設,支持南繁育種科研基地平臺;2022年,出臺《江西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江西省南繁育種基地建設,成立江西省興贛種業發展基金,支持南繁事業發展;2023年,印發《江西省南繁基地管理辦法(試行)》,通過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基地管理會商會議制度,加強對南繁基地的規范管理和精準服務。據了解,目前江西省常年在海南科研育種的單位有40家左右,育種科技人員200余人,制種面積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幾十畝,發展到2023年的21.8萬畝。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等作物品種有90%以上經過了南繁加代選育,選育新品種更新周期由過去的10年以上縮短到目前的4-6年。
 
  一品雙種,解決早稻種植難題
 
  在雙季稻主產區,早稻生產是關鍵。然而目前缺乏優質早稻品種,農戶種植早稻積極性不高。如何實現雙季稻區雙季噸糧、雙季雙優,進而激發農民多種早稻的積極性,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2020年以來,江西農業大學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開展“稻-稻-油”三熟制的水稻雙季雙拋種植模式的新品種篩選試驗,提出了“雙季連作,一品雙種”的種植模式。何為“雙季連作,一品雙種”?江西農業大學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團隊帶頭人賀浩華給出了答案:“就是同一個水稻品種在同一田塊,既可作早稻種植,也可作晚稻種植。在這一模式中,我們篩選出了‘泰優398’‘金珍優瑞絲’‘荷優金早’‘荷優8116’等多個水稻品種。”
 
  按照以往的方式,很多種植大戶早稻用一個品種,晚稻用另一個品種,容易造成落粒谷的現象,導致晚稻米品質混雜、質量不佳。而“雙季連作,一品雙種”新型種植模式能有效應對落粒谷的問題,還保障了晚稻的純度,解決大米加工的痛點。賀浩華告訴記者,去年7月,相關專家對江西省高安市楊圩鎮湖背村楊家村開展的“雙季連作,一品雙種”水稻新品種“荷優金早”早稻高產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經測產,該品種折合實收干谷畝產達602.9公斤。“‘荷優金早’在田間表現出良好的特征特性,它株高矮、分蘗強、米質優,作為早稻生育期112天左右,作晚稻108天左右,結實率高、耐高低溫,也適合種植大戶機插、直播。”賀浩華說。
 
  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相關部門統計,經過不斷試驗推廣,“雙季連作,一品雙種”水稻種植模式備受種糧大戶青睞。“它實現了水稻育種由高產到優質的發展,7月下旬收獲早稻,我們能提前一個季節吃上像晚稻一樣優質的大米。早稻收割后,再種一季優質晚稻,實現雙季雙優。”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虎說,“原來晚稻品種生育期長,時間緊的情況下不適合機械化插秧,‘一品雙種’的模式還解決了晚稻機械化插秧的品種市場需求,更方便農戶種植。”
 
  多方聯合,品種選育成果顯著
 
  “我省是國家糧食主產省之一,近年來農業科研人員砥礪前行,通過科技支撐種業創新取得了較好成效,特別是在水稻品種方面尤為明顯。”江西省科技廳廳長宋德雄介紹,江西農業大學育成的“淦鑫688”“五豐優T025”“泰優871”等雙季超級稻品種,較好解決了雙季稻區“早熟與高產、優質與高產、高產與穩產”難協調的矛盾;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團隊選育出具有節肥減藥效果的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蔡耀輝團隊歷時20年聯合攻關,創制了矮稈密穗優質恢復系R225及其衍生系,有效解決了南方雙季稻區主栽品種株高偏高、分蘗較弱、抗倒性不強等問題……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多方合作的努力。2022年3月,江西省聚集種業戰略性、方向性等重大科學問題,由江西農業大學牽頭,聯合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贛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糧安種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組成多方力量,成立江西水稻良種聯合攻關項目,開展水稻育種材料創制及新品種選育的協同創新與合作攻關。
 
  通過水稻良種聯合攻關,江西省實現了水稻育種核心材料的共享共用。“目前已經在海南和南昌建立了共享材料展示點,對共享材料的產量、抗非生物逆境、品質、生育期、育性、抗性等重要功能性狀基因進行檢測,為項目團隊開展生物育種提供了重要參考。”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邊建民告訴記者,全省申報早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的數量由去年的60個增加到今年的86個,自主選育早稻品種種植面積由以前的6%提高到12%以上,耐高溫中稻新品種和優質晚稻品種的選育推廣效益顯著。
 
  “下一步,江西省將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資源,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強化協同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創新機制,積極開展水稻種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宋德雄表示,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農業科技規律和特點,因地制宜、久久為功,加快培育水稻優良品種,全面提升水稻種業科技創新水平。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