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種變大品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燦紅
這些新品種有什么特點?對四川種業格局有什么影響?市場推廣有哪些難關要闖?記者進行了采訪。
玉米、水稻品種占比近九成,出現突破性品種
據了解,此次新推出一批優質綠色水稻、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產大豆、優質短季棉品種。從審定品種情況看,這四類作物品種創新都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以水稻米質為例,54個水稻品種中,3個品種達到米質標準一級,17個品種達到米質標準二級。
記者從四川省種子站獲悉,1304個新品種中,有162個品種適宜四川種植,水稻、玉米品種占比近九成。其中水稻54個、玉米91個、大豆8個、棉花9個。行業人士表示,適宜四川種植的國審新品種,普遍在品種品質、產量、抗性上有提升,其中不乏有大品種潛力的品種。
記者注意到,水稻品種中,品香優系列一次性審定4個新品種:品香優2115、品香優308、品香優36、品香優69。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濤介紹,4個新品種都具有品質、產量結合較好的特點,在產量較對照品種有所提升的基礎上,米質均達到標準二級。
新品種背后是種子企業對市場布局的全盤考慮。四川正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正紅系列一次性審定兩個新品種:正紅325和正紅069。該公司營銷總監敖榜介紹,這兩個新品種分別針對西南中低海拔和中高海拔生態區域進行布局,對該公司當前品種結構進行補充。
“近年來,四川省玉米育種正逐步在高產優質的基礎上,往綠色、高效、專用方向轉變。”四川省玉米育種攻關團隊首席專家楊俊品指出。具體而言,綠色就是要求對病蟲害的抗性,從抗主要病蟲害,到對所有病害都要中抗以上;高效就是一方面要適合機械化種植,另一方面還要耐旱耐熱耐低氮;專用就是發展飼用玉米、青貯玉米、釀酒玉米、鮮食玉米等,目前飼料玉米是主流。
通過審定,只是新品種走向市場第一步
通過審定意味著什么?根據我國種子法有關規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在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即意味著,對于主要農作物品種而言,通過國家級或省級審定,就拿到了進入市場的準入券。
四川省種子站站長馬輝告訴記者,一個品種通過審定后,就可以在其審定公告中注明的適宜種植區域進行推廣。由于一個新品種進入市場后,不會輕易被接受,推廣企業一般會做一些展示、示范,以達到更好的推廣效果。
新品種通過審定后,企業一般會做什么?四川云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然介紹,“首先要做的就是申請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一般一個月左右就能拿到。”
記者注意到,此次不少國審品種都是首次通過官方審定。由于沒有種子儲備,種子生產將是這些種子生產企業的工作重點。
“正紅325和正紅069都是首次通過審定,種子生產、示范推廣和相關栽培技術培訓,將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敖榜表示,這是為明年大規模推廣,做好種子和技術儲備。“有些品種在國審之前,已經通過了省審,就有足夠的種子儲備,通過國審后,就可以直接大規模在新市場鋪開。”
在敖榜看來,新品種進入市場有一個適應過程。“通過審定后,我們一般還會再通過兩到三年的更大范圍試驗示范,包括建相關技術配套中心,降低市場推廣中的風險。”
外來品種進入一個新市場,往往還有一個適應性過程。
“大豆對光周期敏感,東北品種等外來品種拿到四川種,容易出現提前開花的現象,導致大豆產量降低。”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雍太文介紹,“四川基本上都是以南豆、貢豆等本地品種為主,適應性更好。”
通過審定,只是新品種走向市場的第一步。推廣服務,是好品種成為大品種的關鍵。
“好品種是選育出來的,大品種是推廣出來的。”選育品香優2115的綠丹種業董事長岳元文表示,“好品種變成大品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