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近日,記者在第五屆中國燕麥蕎麥產業大會上獲悉,白燕麥近年來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首次提出了麥帶芒標記性狀集成優選技術,解決了燕麥育種優良性狀表型辨識優選難題;突破裸燕麥花藥單倍體培養育種技術瓶頸,解決了裸燕麥育種周期長、帶殼率高難題;首次發現并克隆出燕麥光照不敏感基因,為燕麥高效復種模式創新奠定遺傳技術基礎。
通過育種技術突破與優異種質資源整合創新,選育出不同熟期、不同加工類型“白燕系列”新品種23個(裸燕麥新品種15個、皮燕麥新品種8個)。“白燕2號”“白燕5號”“白燕7號”等燕麥品種以其適應性和優良的品質,受到了國內其他省區的歡迎。
近年來,在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白城市農科院院長任長忠的帶領下,先后組建起了由國內17個省市區38家科研和教學單位燕麥蕎麥研究專家與生產企業專家組成的燕麥蕎麥創新團隊,實現了燕麥蕎麥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集成、產業加工提升、成果轉化應用、國際合作聯動、產業發展提升,全面提升了燕麥科研創新能力,為白城市燕麥蕎麥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據了解,白城市以燕麥為代表的雜糧雜豆有40多種,總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年產量超過10億斤,是全國重要的雜糧雜豆和油料主產地。
白城燕麥作為多用作物,產業鏈條長、規模大、業態多,對吉林省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和千萬頭肉牛工程起到積極助力的作用。對于培育壯大吉林省西部生態經濟尤其是現代食品工業、健康產業,探索三產深度融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領作用。目前,白城燕麥種植面積在9萬畝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