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白銀市平川區種田鄉的田間地頭,連片的蕎麥映紅層層梯田,收割機在蕎麥地里來回穿梭,收割、搬運、脫粒、晾曬成了秋日最美的風景。
“今年我們村種了400畝蕎麥,畝產能達到200斤,創造收入10萬元到12萬元,后期再加工磨成蕎面,一斤能賣到7元,村集體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與往年相比可以增加3倍以上。”種田鄉拉排村黨支部書記李學輝介紹說,村里的地大部分是梯田、溝壩地,適合種植蕎麥一類的小雜糧,今后將主要瞄準發展小雜糧種植、深加工一條龍服務,帶動村民增收。
除了種植蕎麥,種田鄉還因地制宜發展多品類的小雜糧特色產業,按照“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機制,著力培育藜麥等產業。
種田鄉北莊村藜麥種植基地的藜麥眼下也已進入成熟期,隨風起伏的麥浪染紅了山間田野。“今年我們鄉藜麥種植面積有1000余畝,長勢較好,預計總產量30萬斤,增收60萬元。”種田鄉黨委副書記張耀邦說。
今年以來,種田鄉聚焦特色農業生產,強化農業高質高效,通過“黨委抓黨支部、黨支部抓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抓合作社、合作社抓農戶”的運行方式,以“綠色有機種植·生態有機養殖”為主導,以“雜糧上山、糧食進川、畜牧進溝、特色補償”為發展模式,突出“4+3”種養結構,著力打造“一園兩場四區三基地”,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局面。
“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萬畝小雜糧種植基地,打好深加工基礎,使小雜糧產業真正成為全鄉的富民產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張耀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