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玉米制種,到如今發展形成了瓜類、蔬菜、花卉、牧草、油類作物等6大類作物3100個品種的常規制種和雜交制種等多品種發展的現代種業格局,酒泉市肅州區憑借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優勢,繁育的農作物種子籽粒飽滿、水分含量低、色澤正、產量高、品質優,是全球公認的最具優勢的農作物制種區之一,被業內人士譽為“天然的種子繁育場”。
作為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制種基地和國家重要的良種繁育基地,肅州區制種面積常年穩定在30萬畝左右,占到全區耕地面積的28.6%,制種總量和加工能力全國領先,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種基地、對外貿易制種基地和雜交玉米制種大縣,小小種子在肅州區迸發出巨大能量。
因地制宜 小種子形成大產業
家住肅州區果園鎮中所溝村七組的制種大戶楊東林,今年種下的13.5畝甜椒、四季豆、生菜、雜交葫蘆和菊花即將迎來收獲。望著綠油油的田地,他的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楊東林說:“現在大家制種的積極性很高,制種收入比較高,只要人勤快,在家制種比外面務工強。每年春耕開始前,各大制種公司就會跟我們簽訂合同,免費給我們母種,還會在協議里協定保底收購價。”
農民可支配收入近三分之一來源于制種產業。以種業發展為龍頭的現代農業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農戶戶均制種收入超2萬元。“今年制種收入預計可達20萬元,明年打算再多種兩畝甜椒。”楊東林一邊拿起一個剛摘下來的甜椒一邊笑著說,“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比過去好了很多,當然是要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科技賦能 小種子促成大集群
走進肅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片智能溫室整齊排列。棚內碩果累累,生機盎然。在31500平方米的試驗區內,試驗種植了蔬菜、玉米、瓜類、花卉、向日葵等12大類作物14000多個品種。上千個品種由企業統一管理進行生長試驗。經過風味、果形、色澤、產量、儲存、抗性等重重考核后,只有最優的品種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園區目前已引進育種企業13家,建成種子試驗研發基地3016畝,帶動發展專業合作社816家、家庭農場106個。
如今的肅州,不斷拓展現代種業的發展領域,積極構建各種資源有效利用、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綜合效益整體提升的種業產業體系。
在肅州區總寨鎮西店村的奧凱種機智慧農場,1000多畝的土地上,玉米葉迎風搖擺,遠看似一片綠色的波濤。進入9月后,第一批玉米將迎來收獲。這個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無人化農場技術成果為模型,采用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平臺、5G、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現代化新興信息技術的全程機械化智慧農場,是我省首個“玉米無人化農場”。農場集無人化農機、灌溉、綠色防控等多維技術于一體,實現了“老牛下崗、農民進廠、科學家種田”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
作為全國最大的種子加工裝備研發制造公司,奧凱種機經歷了從最簡單的農機生產到擁有國家種子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種子加工成套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研發中心的發展過程。
這家企業的蓬勃發展正是肅州區現代種業成長的縮影。近年來,肅州區逐步構建起依托敦煌種業研究院、奧凱種機研發中心、大禹節水研發中心等“三院五中心”,構建起“科研平臺+專家團隊+農技推廣員+企業+農戶”五位一體技術服務體系。
前景廣闊 小種子迎接大未來
8月的肅州區金佛寺鎮游人如織。附近的市民會選擇在周末開車過來,品農家飯、賞花海。“金佛寺的花海品種多,顏色也好看。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在孩子暑假時開車過來了。”家住嘉峪關的王強說,“一家人在這里拍拍照吃吃飯,好好享受一下周末。”
金佛寺鎮的“絲路花旅”項目是酒泉市藍翔園藝種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文旅融合項目。該公司擁有國家級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種質資源庫,并代理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花卉種子繁育。“目前,我們公司主要從事花卉育種和代理繁育,通過大規模集中連片種植花卉,打造‘絲路花旅’花海旅游品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藍翔園藝董事長陳鳳翔說,“接下來我們打算以藍翔園藝種質資源庫和本地優質自然資源為依托,投資建設文洛式智能溫室一座,作為花卉育種中心和花卉衍生產品加工展示中心,使其成為國內一三產業融合的典范,并通過三產反哺一產制種。”
肅州區秉承農業發展、種業先行的堅定理念,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優良品種的培育,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種業安全。注冊申報“肅州雜交玉米種子”“肅州向日葵種子”“肅州辣椒”“肅州西葫蘆種子”等4個地理標志商標,培育了“敦煌飛天”“希望瑞豐”“藍翔園藝”等知名種子品牌,全區擁有審定登記品種達到1000多個,形成較為豐富的品種創新優勢。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全區年產各類種子1億公斤,玉米種子和蔬菜種子生產量分別占全國種子總需求的10%和50%,蔬菜、花卉種子出口量占到全國蔬菜、花卉種子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種子出口遠銷美國、法國等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制種基地和國家重要的良種繁育基地。
“進入新發展階段,肅州將緊緊圍繞打好種業‘翻身仗’,聚焦種業‘卡脖子’難題,以打造國家核心種業基地為目標,以肅州區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為載體,以自主創新研發為核心,以高標準建設種子基地為抓手,以提升監管治理能力為保障,擴基地、育龍頭、促創新、抓管理、辦節會、樹品牌,推動肅州由‘種業大區’向‘種業強區’轉變,努力把肅州建成全國效益最好、環境最美、質量最優、管理最規范的種子生產基地,實現‘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必有肅州種’的目標。”肅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徐世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