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天津通過專注育種基礎研究,用質優價廉的國產種子守護百姓的菜籃子。
眼下,耐寒的黃瓜新品種“科潤99”試種的第一茬,已經成熟,市農科院黃瓜研究所的專家帶著各區農業試驗站的負責人,來看試種效果,準備推廣。經過估算,這一棚黃瓜畝產超過2萬斤,相比老品種,能增產30%以上。
為了找到適合冬季種植又高產的好苗子,黃瓜研究所的研究員韓毅科,在試種的第一年,泡在地里,觀察性狀,評估篩選,終于選出了一顆好苗子。但是,這根黃瓜表皮上有一條非常明顯的黃線。
瓜把短、瓜條直、有光澤,真正上市的黃瓜,哪點兒差了,都賣不上價,所以如果這條黃棱線去不掉,即使是冬天出品,也很難零售,只能送去腌咸菜。為了除掉這根線,韓毅科較上了勁。實驗大棚里黃瓜三個月一茬,每一茬都有上萬份樣本材料。篩選一代又一代,韓毅科和同事們才偶然得到了沒有黃棱線的種瓜。
有了母本,還得找到合適的父本,這一找又花了六年,前前后后,用了12年,才有了今天的“科潤99”。更高產、更抗病、更優質,受到市場認可,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
經過科研人員不懈努力,現在研究所培育出黃瓜新品種達到20多個。天津還將建設蔬菜育種、繁育、推廣一體化基地,出臺更多的扶持補貼政策,真金白銀扶持科研育種,推動新品種快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