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花生“生”花結果
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花生專項成效顯著
2017年,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四優四化”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啟動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其中優質花生專項成為“四優四化”的重點對象之一。去年以來,在牽頭單位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組織協調下,優質花生專項“優質高油、高油酸花生綠色安全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推廣”按計劃進行了實施,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在引領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根據我省優質花生生產實際,我們在花生主產區示范推廣了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和機械化起壟種植、減肥增效、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實用生產技術,進一步促進我省優質花生生產走上新臺階,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種植模式和典型經驗,‘四優四化’結出累累碩果。”優質花生專項負責人、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花生栽培研究室主任臧秀旺研究員說。
因地制宜——
根據區域選用品種
我省花生總體分為兩個種植區域,一是以豫花37號為代表的小果花生種植區,二是以豫花9326為代表的大果花生種植區。小果花生區主要集中在豫南和豫西,春播或麥收后直播,從種到收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大果花生區主要集中在豫東和豫北,每年5月中旬在麥田中套種。
差異化的地域分布,決定了花生品種選用的不同。為優化品種布局,促進優質花生發展,優質花生專項團隊在小果花生主產區建立了以高油酸小果花生豫花37號、豫花65號及起壟種植為核心的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示范百畝方23個,千畝方7個,萬畝方3個;在大果花生主產區建立了以豫花9326為核心的優質高油花生及配套技術示范百畝方9個,千畝方1個,萬畝方1個。良好的示范效果,不但得到了同行專家及種植戶的一致好評,也促進了我省優質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
此外,花生種植模式也要“量身定制”。優質花生專項團隊通過調研,發現我省信陽等地區“三坡”地(山坡、塘坡、灘坡)土地資源豐富,但由于土層薄、土質差、灌溉難,存在低產低效問題。如何提高“三坡”地花生產量和效益,成為我省農業科技攻關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解決糧油爭地、花生再發展的關鍵。
在羅山縣,優質花生專項通過選用優質、抗逆、早熟高油酸品種豫花37號和高油品種遠雜9102及起壟種植、增施鈣鉬硼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等配套技術的應用,旱能保墑,澇能排水,有效緩解了“三坡”地對花生的不利影響,解決了生產效率和規模化種植難題,使單產得到大幅度提高。羅山縣由此走出一條基本不與糧爭地,利用淺山丘陵、灘涂沙地等閑散土地擴大花生種植面積之路。
規模提升——
質量內涵不斷豐富
2020年9月23日,“高油酸花生豫花37號新型種植模式現場觀摩暨全國優質花生產銷聯盟籌備會”在浚縣善堂鎮舉行。當天,省農科院組織有關專家對善堂鎮萬畝豫花37號高產示范田進行了實地測產,畝產莢果430.2公斤,比對照田增產6.7%。
善堂鎮是“花生種植最佳區域”之一,過去受制于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善堂花生”品種雜亂,加上機械化程度低,沒有規模效益,種花生的收益較之于其他作物優勢漸失,農民種植積極性下降。
為了重新叫響“善堂花生”品牌,優質花生專項與當地龍頭企業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以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號種植為引領,打造高端供應鏈,以“浚縣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為突破口,提升價值鏈、延伸產業鏈,用科技支撐善堂花生產業發展。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善堂鎮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18年種植500畝,2019年10000畝,2020年達到50000畝,成為全國高油酸花生規模化種植的典范。
不僅是“善堂花生”,優質花生專項實施以來,我省花生主產區種植規模均有大幅提升,優質花生種植在中原大地漸成燎原之勢。
依托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質花生專項團隊在南陽、駐馬店、信陽、開封、商丘、周口、新鄉、安陽、濮陽、鶴壁等花生主產區推廣了豫花9326、豫花37號等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種,建立優質高油、高油酸花生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示范百畝方42個,千畝方16個,萬畝方4個,經專家測產,均達到了預期產量目標,促進了我省優質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種的推廣,2020年我省優質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其中專項主推品種豫花37號種植面積達261.8萬畝,為我省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
嚴格標準——
管得好才能賣得好
種出來的花生,如何賣上一個好價錢,是不少種植戶關心的一個問題。
“有了標準化,才能漲身價。”花生賣不上好價錢,與市場上的花生大多“蓬頭垢面”有關系,有的果型大小不一,潔凈度差,還摻雜著裂口果、爛芽果、殘次果。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回收,嚴格把控質量,實現生產標準化,能夠有效促進花生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正陽花生標準化種植技術不完善等問題,優質花生專項推廣夏播花生“一選四改”種植模式。“一選”就是選用早熟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豫花37號”,“四改”就是改普通旋耕為深耕翻、改平播為寬幅起壟種植、改常規用肥為平衡施肥、改病蟲草害粗放用藥為精準防控。這一種植模式技術先進、實用性強,在2020年夏播花生生長季節遭遇前期干旱、中期濕澇及后期干旱等不利的氣候條件下,示范田花生仍表現出植株生長健壯、果多、整齊等優良性狀。經專家實地測產,10000畝麥后直播花生“一選四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田平均畝產381.06公斤,其中500畝核心示范區平均畝產406.54公斤,比對照增產13.63%,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標準化種植帶來了好收益。”正陽縣黃磊家庭農場負責人黃磊高興地說,“我種植的高油酸花生豫花37號莢果飽滿,大小均勻,油酸含量高,比普通花生一斤多賣一塊多,一畝地能多收入七八百元。”
拉長鏈條——
一顆花生“吃干榨凈”
花生渾身都是寶。花生仁可以用來榨油、加工花生食品,花生秧是優質的飼草資源,花生殼可以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質。因此,花生要想身價大漲,除了種植環節發力外,還要推行訂單生產和大力發展花生加工產業。
為提高花生產品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條,專項團隊建立了適宜加工花生休閑食品和花生乳的花生品種篩選評價體系與模型各1套。通過模型的評價與驗證,確定了高油酸花生豫花37號為加工裹衣花生、麻辣花生和低溫制油的適宜品種,最適宜加工花生乳的花生品種是豫花9326。建立了專用加工工藝2套,研發了花生休閑食品裹衣花生5種,花生紅衣新產品2個系列分別4種口味。花生加工適宜性評價技術已應用于河南省邦農種業有限公司進行高油酸花生產品加工、蘭考鑫合食品有限公司進行花生奶產品生產、富蘭格生物技術(開封)有限公司進行花生復合飲料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為提高花生餅粕、花生秧等副產物的利用價值,增加花生種植、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專項團隊運用氨基酸平衡技術、酶制劑應用技術及霉菌毒素脫毒技術改進、優化飼料配方,生產出4%育肥豬花生粕專用預混料,有效減少飼料豆粕用量,降低飼料生產成本,提升飼料品質。花生餅粕、花生秧等副產物的科學利用不僅降低飼料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戶經濟效益,而且有效避免了焚燒、堆積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生態效益不斷體現。
為促進優質花生訂單生產,實現優質優價,專項團隊為基地和相關企業牽線搭橋。河南豫研種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公斤加價1元的價格從尉氏、延津、原陽等專項基地回收豫花65號、豫花9326等花生良種156萬公斤,河南邦農種業有限公司以每公斤加價1元的價格從正陽、濟源、浚縣等專項基地回收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號良種190萬公斤,為種植戶直接增加經濟效益346萬元。
綠色高效——
減肥減藥也能產量高
不少農戶在種植花生時,為了增加產量,往往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不但增加成本,而且污染環境。為讓花生種植更加綠色高效,省農科院優質花生專項團隊積極推廣減肥減藥增效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示范基地土壤特性,通過優化肥料氮磷鉀配方,改變養分形態,施用花生含鋅緩釋配方肥和改肥料田間撒施為花生2行間開溝條施,與普通農戶施肥相比,可減肥27.4%。
在示范田推廣拌種劑防治花生萌發期和苗期病蟲害、2遍藥套餐防控花生徒長及葉部病害;應用物理誘殺測報防控于一體的頻振式殺蟲燈和食誘劑防控花生田的菜青蟲、棉鈴蟲及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和金龜子,可減少化學農藥1次以上,減藥30%。殺蟲燈和食誘劑的應用,除了本身的防控作用外,還對當年的蛾類害蟲及金龜子的發生狀況起到了監測作用,能及時指導示范區周邊的蟲害防控。
據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清杰介紹:“2020年公司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示范推廣花生減肥減藥增效技術10000畝,畝節約成本約150元,收獲期經專家現場測產,示范田在減肥27.4%、減藥30%的情況下比對照畝增產65.6公斤,增產幅度達到16.3%。”
叫響品牌——
有名氣才能有效益
正陽是我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但產業發展上仍存在優質高油酸花生面積不大、標準化種植技術不完善、花生產后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
如何把正陽花生品牌做優做強?圍繞解決正陽花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省農科院組織全省農科系統的花生栽培、植保、土肥、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等多個學科專家協作,依托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優質高油酸花生新品種示范基地建設為核心,大力推進種植品種的高油酸化,做優一產,全面提高正陽花生原料的品質,打造穩定的高端供應鏈;以一產帶動花生加工業的發展,做強二產,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價值鏈;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延伸產業鏈;帶動電商、物流、貿易、期貨、旅游等產業發展,做活三產,達到一、二、三產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目的。
在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下,正陽花生種植品種得到優化,生產標準化水平和產品品質大幅提升,促進了正陽花生加工業的發展。同時,參與主辦“一帶一路”國際花生產業大會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等系列活動,助力正陽在品牌價值、品牌形象、品牌傳播上持續發力,提升“正陽花生”品牌價值,2020年“正陽花生”榮獲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糧油產業”類別第二名,品牌價值達116.51億元,在全國110強中排名第32位。
靠品牌引領帶動,以農業科技澆灌,如今的“正陽花生”已成為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贏得了“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正陽”的美譽。
小花生有大作為。“得益于‘四優四化’的實施,我省花生產業走上了面積由小到大、品種由劣到優、產業由弱到強的發展之路,實現了由人工耕作向全程機械化、由種植花生向繁育種子、由賣原料向賣產品、由一產獨大到融合發展、由大眾花生向品牌花生的跨越,為全面推進中原鄉村振興貢獻出科技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說。(記者 曾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