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現場講解

機具現場演示
在這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全省薯類生產全程機械化現場演示會于9月22日在榆林靖邊縣順利召開。來自全省各設區市農機推廣機構,榆林市所轄縣(區)農機推廣機構、農機生產企業和合作社代表等約500余人參加了現場演示展示活動。
現場演示展示活動由榆林市人民政府馬秀嵐副市長主持,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楊林副會長,農業農業村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何麗虹處長,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處鄧錄強一級調研員、榆林市農業農村局李懷珠局長、靖邊縣委劉維平書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陳軍副院長、省農機研究所曹京蘭副所長等領導參加了開幕儀式。靖邊縣人民政府賀湘如縣長致辭,省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總站站長王延宏介紹全省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情況,并強調,各級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特別是薯類生產大縣,要著眼做大做強薯類產業,做好做亮馬鈴薯品牌,使馬鈴薯產業成為繼蘋果產業之后我省又一個區域性農業主導產業。為此,一是要聚焦薄弱環節,聚力攻克短板。各地要結合實際,選擇重點區域,抓住薯類生產薄弱環節,集中優勢資源,把握主推技術,按照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要求,兼顧先進性、適用性和前瞻性,開展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工作,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和全程全面發展,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裝備支撐。二是要加強部門協作,力促農機農藝融合。要加強農機與農技部門的協作,推動農業技術和農機化技術的集成,共同研究技術實施路線,共同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共同設立核心試驗區,開展對比試驗,提高項目實施的技術水平,使示范園區成為先進技術的集中示范區和展示區。同時要加強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能力建設,提升農機推廣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指導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使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提升馬鈴薯單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多種經營主體參與。圍繞馬鈴薯產業發展重點,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投入,發揮市場運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吸收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農機大戶以及農機專業戶等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共同參與,采取合同式作業、訂單式服務,實現農機服務主體和農業經營主體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薯類機械,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馬鈴薯品質,提高市場占有率,為我省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宏巖到會并講話,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春臨宣布活動開始。
本次現場演示會與榆林市農民豐收節活動同時舉辦,與會代表不僅領略到靖邊的自然風光,也感受到靖邊人民的熱情好客與純樸,同時觀看了液壓翻轉犁、撒肥機、馬鈴薯播種和收獲機械、殺秧機、飼草加工機械、殘膜回收機、飼料混合機、小雜糧種植機械等150余臺薯類機械的現場演示和展示,隨后與會代表參觀了水肥一體化和微滴灌設備。演示、展示機械涵蓋薯類生產全過程,規模大,機械先進,宣傳推廣效果好,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稱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