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20年全省春播作物春小麥、玉米、馬鈴薯品種布局意見
一、總體要求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調整主要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優化品種布局,不斷提高種植效益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總產量。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選擇國家和省級審定(登記)適宜推廣的品種,做到主栽品種突出、搭配品種合理、示范品種明確,突出高產、穩產、高附加值、適宜機械作業且抗性優良品種的主導地位,加大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積極示范推廣適合市場需求的專用品種,加快品種的更新換代步伐;配套集成高產、綠色生產農藝技術,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種植效益。
二、布局意見
(一)春小麥:以市場為導向,“抓兩頭推中間”,主攻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積極推廣優質中筋小麥,開展主推品種的提純復壯、配套寬幅勻播等技術,大力提高春小麥的生產水平,實現藏糧于技。河西灌區重點推廣強筋小麥品種,中部沿黃灌區和旱作區重點推廣中筋小麥品種,通過合理規劃,加大布局力度,實現優質專用小麥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全面提升我省春小麥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各生態區具體布局見附表1)。
(二)玉米:注重市場導向,適當壓縮籽粒玉米,大力發展青貯玉米和糧飼兼用型玉米,適度發展甜糯水果等鮮食玉米,重點推廣抗旱、耐密、宜機收、粒收、高產優質品種,配套全膜雙壟溝播等關鍵技術,提高玉米的綜合生產能力。河西灌區重點推廣優質、高產、高水肥的中晚熟品種;中部川水區重點推廣中晚熟品種,旱作區重點推廣糧飼兼用型品種,高寒陰濕山區推廣以青貯為主的中晚熟品種;天水、隴南山旱區重點推廣早熟及中早熟品種,西漢水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白龍江流域重點推廣中晚熟品種(各生態區具體布局見附表2)。
(三)馬鈴薯:以主食化開發、淀粉加工和鮮食市場需求為導向,配套黑膜全覆蓋壟作栽培技術,重點推廣抗病、抗旱、適宜主食開發、淀粉加工和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在河西和沿黃灌區等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重點發展全粉、薯條薯片和主食化加工品種;在定西、蘭州、白銀、臨夏等中部旱作區大力發展高淀粉、早熟菜用和主食化加工型品種;隴東部旱作區重點推廣早熟菜用和淀粉加工型品種;在天水、隴南地區重點推廣早熟菜用和主食化加工型品種(各生態區具體布局見附表3)。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要把春播作物品種布局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抓緊抓好。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溝通,靠實責任,認真分析轄區內小麥、玉米、馬鈴薯的種植情況,在全省品種布局意見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制定當地品種布局指導意見,做到品種布局科學合理、管理規范、適銷對路。
(二)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平臺以及各種新媒體平臺,大力宣介品種的特征特性和適種范圍,讓農民認知優良品種,引導農民主動樹立新理念、掌握新栽培技術,真正做到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結合。
(三)加強市場監管。各地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公益性網絡平臺、媒體平臺,加大種子法律法規以及信用知識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戶購買正規企業、正規包裝、有正規購銷憑證的種子;不購買散裝或包裝不規范、標識不清標注不全的種子;適時開展春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督查,嚴厲打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虛假宣傳、品種侵權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種子市場經營秩序,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附表:1.2020年春小麥品種布局表
2.2020年春播玉米品種布局表
3.2020年春播馬鈴薯品種布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