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融合
品種依然是核心
作為產業源頭
種子企業有為才有位
10月30日上午,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七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在山東濟南舉行。
種業三大平行論壇之一——融通產業鏈做強種業模式路徑探討論壇,邀請了三位行業專家,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德禎、深圳隆平金谷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雄分別以小麥和水稻兩大作物的具體實踐講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渤海大學教授靖飛從事多年產業鏈融合發展研究,講解了種子企業該如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種制宜地融通產業鏈。
成立揚麥產業化聯合體 規模面積目標50萬畝
小麥是我國四大主糧作物之一。江蘇省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生態類型多樣,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是全國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優勢區。
2019年《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引導龍頭企業聯農帶農,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聯 合體發展。2018年,江蘇省被列為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試點省份。
以品種為核心,融通小麥產業鏈有市場條件和企業需求。

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德禎作《“揚”首聯眾家、“麥”步從頭越,金土地融出新天地》報告
“從市場環境來看,土地流轉率高,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自留種增多,種子商品化率低,市場化需求增加;從企業需求來看,種子傳統銷售渠道滑坡嚴重,種子銷量和毛利率連續下滑。”楊德禎說,“順勢而為,打通產業鏈,成立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勢在必行。”
2018年,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牽頭成立揚麥產業化聯合體,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包括5家合作社、多家家庭農場和服務企業。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分工明確,種植大戶負責種植管理,實現“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儲”;供應鏈企業提供農資團購、農技植保、金融服務;收購企業落實品質糧訂單,提供糧食優質優價收購。
“通過品種種植管、糧食收儲加工、社會化金融服務達到增產增效、下游合作和后續保障。”楊德禎說。
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具有品牌、品種、區位、產業鏈融合趨勢。楊德禎介紹,金土地種業以小麥、水稻種子為主,年銷售額約2億元,在江蘇、安徽、浙江、河南、上海、湖北、云南、海 南等建有稻麥農作物種子生產繁殖基地25萬畝,揚麥、揚輻麥在江蘇及其周邊省份占有較大市場份額和美譽度。品種方面,有“揚麥23”“揚輻麥5145”等優質強筋品種、“揚麥16”“揚輻麥4號”“揚麥20”等 優質中筋品、“揚麥15”“揚麥22”“揚麥24”等優質弱筋品種,還有“揚麥27”“揚麥28等新品種。
區位來看,江蘇地處長江中下游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是我國唯一的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從產業融合來看,揚麥產業化聯合體依托揚州市家庭農場協會,聯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收儲企 業和龍頭企業實現共贏。
成立以來,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在產業鏈融通開展了多項工作,成效明顯。
楊德禎介紹,揚麥產業化聯合體主要從五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建立從種到收的全產業鏈服務。種藥肥定制化采購,提供技術、信息化、金融服務和農資集中采購服務,打造中農發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二是推進“一區一品”訂單模式,實現單品種收儲,2018年訂單種植揚麥2萬畝,收儲價較市面同級小麥高2~3分/斤。三是聯合體帶動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當地一名訂單種植大戶劉訂單生產“揚麥23”品種300畝,畝均增產25~40公斤,增收4萬元。四是打造弱筋小麥產業鏈,打造訂單農業樣本。五是開展優質糧食市場化運營。
楊德禎表示,揚麥產業化聯合體全產業鏈規模種植目標是50萬畝,集選種、配肥、農技服務、檢測、智慧管控等于一體,結合線 上農業體系,對基地實施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精準管理,融通產業鏈,實現資源整合,
做“好大米”每個環節缺一不可
稻米產業分為前、中、后三端。前端是種子育、繁、推,中端是種植綜合服務,后端是稻米銷售。

深圳隆平金谷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雄作《打好美香占的牌、建好美香匯的盟、發力打造優質稻品種品牌》報告
深圳隆平金谷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雄看到了稻米產業痛點:生態鏈前、中、后端各成體系,各自為政,分割經營。
怎么辦?
“做‘好大米’是全產業鏈的事,每個環節缺一不可。解決當前痛點,打通生態鏈、打造品種品牌是路徑。”周少雄說。
稻米產業鏈每個環節做好了,才會有“好大米”。育種家持續研發更加優秀的品種;生產上要選擇優良產地,確保良好的土地、氣候條件;種植需要良好耕作管理,保障品種純度及稻谷質量;儲存和干燥技術保持食味和外觀品質;正確的加工工藝才能保障食味與外觀俱佳;產品上,全產業鏈緊密協同方能確保產品品質;品牌化運營的核心理念是客戶需求導向。
打通稻米產業產業,隆平金谷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尋找好的品種是第一步。“美香占2號”是廣東省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質稻品種,推向市場以來功勛卓著,有著“北有稻花香,南有美香占”的美譽。亞燦米、聚龍米、太糧、金百合、谷尊等都是以“美香占2號”為主要原糧打造的高端大米品牌。
有了品種,下一步就是尋找優質原糧供應,初步融通產業鏈。
周少雄介紹了一種體系:優質原糧供應商,公司提供種子、種植和銷售服務給新型經銷商,經銷商為農戶提供銷售服務指導,新型經銷商歸集稻谷到米企,形成公司到新型經銷商到農戶、直通的服務與銷售體系。“新型經銷商要具備種植管理能力、稻谷歸集能力、種植服務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周少雄說。
種的好才能賣的好。“重金屬不超標、生態條件良好、配套服務齊全、規模成片是基地選擇的核心。”周少雄說。
隆平金谷在廣東、江西、湖南等地建立了核心基地。通過GPS定位標記、實時監控基地的等方式進行標準化種植。核心基地使用原種根據先進種植技術進行標準化種植,種出優質優價的好稻米,形成了核心基地、優勢區域、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四級供應體系。
周少雄介紹,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聯合隆平金谷與專家團隊,通過不同核心基地,推行實施不同區域種植標準化的制定。
“好品種科研是基礎,好種子原種是關鍵,好種植需要標準化、機械化和信息化,好稻米需要優質優價,好品牌就是大米品牌至品種品牌的升華。”周少雄說。隆平金谷成立美香匯,創新“美香占2號”品牌建設,創建美香占2號產業生態圈,匯集種子企業、種植大戶、稻米企業建設中國高端品種品牌。
以“種”為核心 主動求變
降成本、提品質、品牌溢價、實現增量,融通產業鏈是必然選擇。作為種子企業,如何融通產業?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靖飛作《融合的時代,種子企業有為才有位》報告
“種子企業能以種子為核心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渤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靖飛說。
“傳統品種穩是競爭力。”靖飛認為,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越大,意味著風險就越大,穩是第一位的。對傳統品種而言,嚴把種子生產環節的質量關,就是幫助托管主體有效管住最大的風險。
“新品種好是競爭力。”靖飛說,“農戶購用種是派生需求,購用種的目的是農產品獲得收益,所以融入產業鏈最有效的途經是圍繞農產品消費需求,培育高質量、差異化的品種。”
對企業來說,用好種準是競爭力。“圍繞把握品種特性,通過更多點位、投入品、技術組合的生產試驗來摸索和發現自己品種的最適區域,提出“一種一地一法”的高質量全程解決方案。”靖飛說。
目前我國種子企業有5000多家,實力不均,企業如何做?
在靖飛看來,強企主融是競爭力。種子企業本身實力強大,又有各方面專業人才,如隆平高科、中化集團等,必須順“融”勢而為之,主導產業鏈融通,可以更好地回應產業鏈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獲得產業鏈融通增值紅利的分配權。
中企聯融是競爭力。企業自身實力還沒有足夠強大,人才、財力有限,可以采取合作主導產業鏈融通策略,聯合產業鏈其他優勢企業共同主導產業鏈融通,這種模式種子企業有較大的話語權,可公平分享產業鏈融通增值紅利。
弱企參融是競爭力。如果企業自身實力較弱,但有特色品種,可采取主動參與融通策略,因你有品種的個性化綜合技術解決方案這張芯片,會在守住和擴大自己的種子市場份額的同時,分享到部分產業鏈融通增值紅利。
“強化育種創新核心,這樣才能創造出你企業的難以替代,你才能融入產業鏈。”靖飛說。
統籌丨李曉芬 葉香玲
記者丨葉香玲 柯悅瑩 葉鳳林 李少澤
攝影攝像丨蔡思宇
編輯丨柯悅瑩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