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為總結交流近年來大豆、油料全產業鏈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進展,系統分析新形勢下我國大豆和油料供需變化趨勢,受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委托,全國農技中心在北京召開農業農村部大豆油料專家指導組工作會議。中國工程院蓋鈞鎰院士、王漢中院士等43位專家參加了會議,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負責人主持會議,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許發輝出席會議并講話。
蓋鈞鎰院士、王漢中院士、韓天富研究員、廖伯壽研究員、張海洋研究員分別介紹了大豆、油菜、花生、特色油料作物近年來在育種、栽培、植保、土肥、農機、加工、質量檢測等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分析了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內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我國大豆、油菜的供需形勢,以及農產品價格、進出口貿易和加工業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提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大豆和油料種植結構,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防范重大災害(包括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和市場風險的對策建議。
總的來看,在國家“轉方式、調結構”政策的指引和多種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恢復性增加,單產水平逐步提高,總產創近10年來新高,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油料生產呈平穩發展態勢。預計2019年我國大豆、油菜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矛盾。據統計,2018年我國大豆進口量8803萬噸,比2017年減少750萬噸;油菜、花生、特色油料進口增加,預計向日葵、芝麻和胡麻等特色油料需求量將持續增加。
許發輝指出,全國農技中心是農業農村部大豆和油料專家指導組聯絡單位,今后不但要繼續做好對接服務,還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產業鏈綠色高質高效融合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與大豆油料專家指導組各成員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一是聯合開展產業調研,摸清我國大豆油料產業與主要進口國的差距,研究提出相應的技術措施和政策建議;二是加強綠色高質高效技術集成,進一步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不斷縮小與主要進口國的差距;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科研、推廣、生產、加工等多部門聯合協作,促進產銷對接,助力鄉村振興。
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負責人強調,今后專家組一要做好兩個工作,即為當前大豆、油料的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對宏觀國際形勢進行研判分析,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二要把握兩個重點,即擴大大豆和油料的種植面積和提高單產,分析潛力在哪里,需要哪些政策和技術支持;三要提升兩個能力,即提升大豆和油料作物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