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2019年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2018年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進展,研究部署2019年工作任務,新啟動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新疆等6省(區、市)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張延秋司長、項目首席科學家劉旭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段玲玲副廳長致辭。
會議指出,普查行動自2015年實施以來,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已啟動了12個省(區、市)、830個縣的全面普查和175個縣的系統調查,搶救性收集各類作物種質資源4.2萬份,有效豐富了我國種質資源戰略儲備,初步發掘出一批具有優質、抗病、抗逆等性狀的優異資源。
會議強調,各地相關部門要清醒認識種質資源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要進一步提高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普查行動的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規范項目經費使用管理,強化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深度發掘,完善種質資源交流與共享體系,加強宣傳引導,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加快實現我國從種質資源大國向種質資源強國的轉變。
會議要求,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普查工作,各省份農科院要積極參與,堅持“行政推動、科技主體、社會參與、全民動員”的原則;要認真組織、科學實施,堅持“先全面普查、再系統調查,先農民認知、后采集樣本,先記載環境數據、后收集資源”的工作流程;要堅持邊干邊應用,強化新舊優異資源的發掘與整合,并積極開展示范推廣,推動扶貧攻堅、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河北、新疆等8省(區、市)農業農村廳(委、局)相關負責人、18省(區、市)農業科學院負責人及相關專家等共計110余人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