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種子質量問題,還是氣候原因,有關部門介入調查

一農民出示購買的玉米種
玉米種子播下快一個月了,卻只能看到稀稀疏疏的幾株幼苗。聽到這個消息,遵義縣沙灣鎮做種子生意的盛必剛著急了--“這些種子都是我這賣出去的。”他說,購買了這類玉米種的農民,有千余戶。
盛必剛從事種子銷售多年,并在沙灣、山盆、毛石等鄉鎮農民中有一定信譽度。因此,每年備種之時,許多農民到他家購種。今年春節,僅一種名叫“中單808”的雜交玉米種,他就銷售了3噸多。
混子村河壩組農民周大軍,春節后在盛必剛處購買了3公斤“中單808”玉米種,并在清明前后播在了地里。“跟往年一樣的種子,操作也是一樣。”他說,可20多天過去了,卻只看到稀稀疏疏的幾株玉米苗,平均只有20%的發芽率。
昨天,記者來到混子村時,上百名來自不同鄉鎮的農民,將盛必剛家塞滿。據介紹,他們都遭遇了周大軍一樣的情況。“往年,播種一周,苗就出齊了。”來自毛石鎮毛石村兩山組的農民李先仲說,前天,他將播下的種子刨出來后,發現沒出苗的種子都已霉爛。
“種子質量肯定有問題。”來自山盆鎮茶廠組的農民黃忠才說“這一年的收成可能就沒了。”
對于每天登門討說法的群眾,盛必剛說,在得到種子出苗率低的消息后,他立即到農戶家中核實,并將情況報告到“中單808”遵義銷售商處,請求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盡量減輕農民損失。
“可能是村民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也怪我們當時沒好好指導。”遵義銷售負責人說,“中單808”系雜交玉米,播種時間為3月中下旬,土壤溫度應在10到12度。今年清明前后,遵義出現持續10多天低于10度天氣,沙灣等地還下了“雪米”。而許多農民播種時,只看時間,卻忽略了氣溫,因此導致種子發芽率低。
據了解,遵義縣農業、工商等部門昨天已組成調查組赴現場著手調查。(黃黔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