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8月23日-24日,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在朔州市山陰縣、大同市靈丘縣組織召開了全省青貯玉米及雜糧新品種展示現場觀摩會。會議由省種子站站長閻會平主持,省農業廳副廳長郭建文出席會議并講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登記處處長陳應志到會指導,各市農委分管領導、種子站站長和部分縣種子站站長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觀摩了山陰縣青貯玉米、靈丘縣雜糧新品種展示田,北農青貯356、金嶺青貯10等20個青貯玉米新品種和大豆、谷子、高粱、蕎麥、綠豆等10種特色雜糧作物的近百個新品種集中展示亮相,朔州、大同還組織了當地的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種子經銷商、農民參加現場觀摩,種養殖大戶和農民對現場展示的新品種興趣濃厚,不停地咨詢品種詳細信息,起到了很好的品種推廣輻射帶動作用。朔州市、大同市、靈丘縣種子站負責人在會上還作了典型發言。
郭建文副廳長指出,根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的決策部署,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優質高效目標是抓緊抓好“三農”各項工作的緊迫任務。種業作為農業發展的根本、供給側的源頭,必須充分發揮好源頭性、基礎性作用,加快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構建糧食與山西特色作物科學布局、高產廣適多抗品種與優質專用品種合理搭配的品種新格局,不斷滿足品種多元化、品質優先、多抗并舉,輕簡栽培、機械化生產的需求,用品種的升級換代引領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
郭建文副廳長強調,新品種的展示示范作為連結品種選育生產和品種推廣應用的橋梁和紐帶,直接服務于品種選育者、種子經營者和農民,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是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工作中要把握好“四個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好新品種展示示范的引導帶動作用。一要與大農業相結合,立足大農業謀劃大種業,建立適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協同發展要求的大種業;二要與生產實際和農民需求相結合,解決好農民“種什么”、“怎么種”和增加收入的問題;三是與市場需求結合,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推動農業生產實現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四是與種子管理隊伍建設相結合,把我們種子部門的隊伍做穩、職能做強、事業做活,更好地服務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郭建文副廳長要求,新品種展示意義重大,大有作為,今后要縣縣抓、年年搞,持之以恒地抓好新品種展示工作,共同推動全省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落到實處。具體抓好“五個”環節:一是建好展示點,市、縣兩級種子站至少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展示點,實現市縣全覆蓋;二是豐富品種類型,盡量把當地種植所需的糧、經、飼各類作物的新品種都集中到展示點;三是規范田間管理,使品種的特征特性能夠充分體現;四是科學篩選品種,引導農民正確選擇品種,避免盲目用種帶來的風險;五是加大宣傳力度,多層次、多形式組織當地農業部門、農技人員、種子經銷商、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民等進行現場觀摩,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進行宣傳推介,增強品種展示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













